电影|影评诺兰就是为了让你去影院,才把《信条》拍得这么难懂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新片《信条》正在影院上映 , 该片引发最大的争议是 , 看不懂 。
电影|影评诺兰就是为了让你去影院,才把《信条》拍得这么难懂
文章图片

诺兰的电影一直以烧脑著称 。 不论是《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还是《星际穿越》 , 都属于看了一遍要琢磨好几天 , 会和别人讨论好久的电影 。
《信条》的难懂程度在诺兰作品表中 , 应该仅次于《记忆碎片》 。 《记忆碎片》的烧脑在于其叙事结构 , 一旦把叙事结构了解清楚了 , 就会恍然大悟 。
这是一部类似回形针一样的电影 , 头尾相连 , 中间又可以相互对照 。 和《信条》英文片名《TENET》一样 , 顺着和倒着拼读都一样 。
电影开头基铺剧院的反恐行动和最后的时空混战 , 都发生在过去的同一天 , 首尾衔接 。
片中的人物是什么时候穿越的?观众所见的是过去的他(她) , 还是未来的他(她)?
电影|影评诺兰就是为了让你去影院,才把《信条》拍得这么难懂
文章图片

这是《信条》最容易让人看晕的地方 , 也是诺兰埋得最深的悬念 。
《信条》创新的叙事结构和时空概念 , 要一遍看懂显然是有难度的 。
一直来 , 诺兰都在努力颠覆类型片 , 《蝙蝠侠》、《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克尔克》都不是普通的超级英雄片、偷盗片、太空片和战争片 。 《信条》自然也不是普通的特工片 。
喜欢诺兰的影迷也都知道 , 看诺兰电影的乐趣 , 就在于去影院多刷几遍 。
这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文学专业毕业的导演 , 用巨大的脑洞创作的蕴含海量信息的电影 , 每刷一遍都会给人带来新发现 。
诺兰这样评价自己:“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 一个典型的英国人 , 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 , 不仅是一个导演 , 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 ”
诺兰是一个电影梦想家 , 他说自己从小痴迷于电影院带来的仪式感 , 希望观众能走进影院 , 全身心沉浸在其造的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梦里 , 而且承诺一定是一个大梦 。
诺兰永远只拍2D胶片电影 , 不拍3D也是因为他认为3D在视野上不够宽广 , 不能让人完全沉浸其中 。
诺兰每次用IMAX摄影机拍电影 , 都决定要增加IMAX摄影机拍摄的时长 。 《信条》中使用IMAX胶片摄影机的段落 , 比其他几部电影都要多 。
他坚持实拍 , 因为他觉得观众在潜意识中还是会分辨出通过动画合成的图像和实景拍摄的区别所在 , 希望观众能通过《信条》再次感受到动作电影实拍的魅力 。
不仅是画面 , 诺兰电影的音效也是极为宏大并且善于营造观影氛围 。
《信条》运用了巨大音量的电子乐 , 这些超级音效让观众紧紧跟着情节走 , 还意外地引发了影院音响的“小事故” 。 毕竟影院已经半年没放好莱坞大片 , 而且这次是诺兰的超级大片 。
华纳兄弟公司在诺兰的坚持下 , 最终决定将这部投资高达2.05亿美元的大制作 , 率先投放全球影院市场 。
电影|影评诺兰就是为了让你去影院,才把《信条》拍得这么难懂
文章图片

从目前反响来看 , 虽然《信条》设置了较高的观影门槛 , 但依旧是一部高品质、高智商的电影 。
影史上 , 有很多经典之作是在多年之后才被认可 。 《信条》在票房上或许不能超越诺兰前几部作品 , 也有人因看不懂而打低评分 。 但《信条》让观众认识了电影在讲述故事上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