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流转于自然四季中的“人间草木”( 二 )


分类学|流转于自然四季中的“人间草木”
文章图片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北京册) , 主编:刘冰 林秦文 李敏 , 版本:商务印书馆2018年4月 。
在百花山路遇一株草本植物 , 花黄色 , 两侧对称 , 蝶形 , 想要知道它的名字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手边恰好有一本《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北京册) , 这个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 作为一本由植物分类学者为北京本土植物爱好者打造的户外工具书 , 书中介绍了北京地区常见植物127科565属1221种 , 约占北京维管植物总数的3/4 , 可为华北地区野外识别植物提供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的参考(涵盖京津冀、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东南部、辽宁南部等地的常见种类) 。 对于普通人而言 , 这本书有助于大家认识、了解和分享植物世界的妙趣 , 进而激发人们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植物的热情 。
分类学|流转于自然四季中的“人间草木”
文章图片

《风吹草木动》 , 作者:莫非 ,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9月 。
“树叶总比一本书更厚实更深刻更新鲜 。 要是我们连鼻子底下的东西都没有好好读过 , 在图书馆里 , 能看见什么呢?活的‘知识’在早晨的草叶上 , 在中午的花蕊里 , 在黄昏的浆果中 。 ”有感于自然与文明之间日益巨大的裂痕 , 在《风吹草木动》这部“诗意的博物学著作”中 , 莫非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 , 巧妙地结合含蓄隽永的现代诗歌、精致典雅的博物随笔和细腻深切的逆光摄影图片 , 向我们展示了凌霄、蜡梅、天目琼花、萝藦、虞美人、海棠、玉兰、银杏、葫芦、忍冬等数百种“人间草木”在自然四季中的细微变化 , 以及它们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呈现的美学情趣和文化意味 。
分类学|流转于自然四季中的“人间草木”
文章图片

《七十二番花信风》 , 作者:王辰 林雨飞 , 版本:商务印书馆2020年6月 。
这是一本从现代植物学者的视角 , 去审视、挖掘、考证中国古代不同季节观花赏花的小品集 。 自宋朝开始 , 我国民间就有“花信风”一说 , 意在表达在某个节气或者时令 , 某种花恰好开放或者繁茂 , 仿佛风带来的开花的信息 。 本书采用“花信风”一说 , 以二十四节气贯穿全年 , 每节气三候 , 依古意选取了该节气或时令恰好开放的花 。 可说是以现代植物学的视角 , 遵循自然规律 , 为古人的“花信风”一说做了补全 。 每种花赋写图文一篇 , 将作者与植物相遇的故事娓娓道来 , 并讲述植物名称的古今流变、诗词意象和文化意义 , 以及现代科学对这种植物的识别与阐释 。
分类学|流转于自然四季中的“人间草木”
文章图片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 , 作者:王中旭 , 版本: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年1月 。
北宋徽宗朝宫廷编撰的《宣和画谱·花鸟叙论》认为 , 一幅好的花鸟画需要具有“寓兴”的特质:绘牡丹、芍药需突出富贵之态 , 画松竹梅菊要体现幽闲之情 , 都是将人的情感或品格迁移、投射到花木之上 。 该书的写作建立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中旭参与主持、筹备2019年故宫博物院午门年度大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的基础上 , 按时代与风格依次将花木画的发展分为:花之容、花之格、花之情、花之瑞四个部分 。 作者试图从寓兴这一观察角度出发 , 呈现中国古代花木图像演变的历史 , 阐述其题材、风格、图式之产生及演进 , 并始终注重将其置于花木文化演变的大土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