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西游记》在明朝被定位为第一禁书之谜( 四 )


至于孙悟空的寓意 , 不用改姓换名就能看出,他主要影射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曾像悟空一样跳进水帘洞称王(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曾求道炼丹;也曾梦里涂改判官的阎王簿;也曾兵败两界山……
关于悟空、八戒和沙僧与三位帝王的近似之处,还能找到很多 , 几乎相当于他们的传记 。相对而言,悟空的象征意义更加宽泛,除了帝王之外,还影射中国历史上所有信奉宗教的臣民 。从悟空的出生可以看出,他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饮食男女 , 是儒、道、佛等宗教将他的人性一步步愚化、退化,直到成为如来身边一个俯首帖耳的连畜生猢狲都不及的木偶菩萨 。《西游记》批判宗教的态度非常彻底,大有连根拔除之势 。

现在的疑问是 , 上述三位皇帝都不曾亲自去西域,为什么《西游记》却要说他们拜唐僧为师,一同前往了呢?这里作者采取了假设的神化手法,或者可称为“意识流”,其目的在于:1、揭露帝王的抢功心理 。在皇帝们看来取经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仰仗于当朝国君的威名神功和高瞻远瞩,僧人不过是一群懦弱无能、肉眼凡胎的傀儡罢了 。所以历史上原本智勇双全的玄奘变成了悟空等三人的累赘,徒弟反客为主 。2、揭露帝王的愚化历程 。三位帝王开始都不信佛 , 只是由于在追求物欲的道路上遇到了强大的阻力 , 才决定用韬晦之计 , 假意师从佛门 。然而他们却在取经路上遭如来反算 , 温水煮青蛙 , 最终成了佛教的忠实信徒——最可悲的乐不思蜀的阶下囚 。这其间,只有假定他们亲自前往,才能完整清晰地展现他们从踌躇满志到俯首称臣的原因和经过 。
正因为是假定,所以小说将他们处理成了神话人物,他们仅仅代表帝王们无形的意志 。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三位帝王中,《西游记》单单对朱元璋极尽丑化之能事呢?原因不外乎是:1、朱元璋取经的目的最滑稽可笑 , 后果最危险可怖 。汉明帝取经是为了防范篡逆 , 守住江山;李世民取经是为了征服西方,扩大疆土,尽管都以失败告终,但令人多少有些敬畏 。朱元璋是为了什么呢?表面上很宏伟,文化输出、宗教渗透、和平演变,实际却是要为自己深挖洞、广积粮、多纳妾正名 。取回佛经之后的结果呢?随着以牟利、享乐为要旨的假佛经的到来,他自己变成了帮助如来清理残羹剩饭的大蠢猪;整个国家变成了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国度 。这正是如来等外部势力想要的结果 , 待到中国足够内乱再乘势入侵 。事实证明作者的担心不是多余,如来没来,爱新觉罗来了 。2、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与朱元璋同时代的罗贯中,不是明朝中叶的吴承恩 。罗贯中对朱元璋的思想和做法十分了解,所以批判也就愈加尖锐 。《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在哲学理念和结构形态上协调一致、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罗贯中针砭时弊的三棱针(另文详证) 。
不过在个人能力方面,罗贯中还是认为朱元璋处在李世民之下,刘庄之上,所以朱被安排做了唐僧的二徒弟,且有不少可爱之处 。由此也可见,罗氏对朱元璋的评价很客观,并没有刻意丑化的意思 。
师父终究是师父,在唐僧师徒群体中隐讳最深的还是唐僧 , 他既是汉、唐、明三朝取经高僧的复合体 , 又是西方如来与中国皇帝斗法的矛盾体 。他的外表属于东方 , 灵魂却被如来的弟子须菩提占据 , 悟空的两位师父原是同一个人……这便是《西游记》的另一种神化手段——空间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