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圈子:火爆与乱象并存
王涵在汉服市场从业多年 , 曾经营过自己的汉服品牌 , 谈起如今的汉服行业 , 他直言:不好做了 , 表面上看很热闹 , 其实在走下坡路 。
整体而言 , 开菠萝财经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将汉服行业整理归纳四大阶段:
2003年-2008年 , 汉服行业启蒙期 。 汉服概念诞生、汉服社团兴起 , 一些老牌汉服品牌如重回汉唐开始创立 。
2008年-2017年 , 汉服市场漫长的蛰伏发展期 。 汉服开始形成市场 , 老牌汉服品牌发展壮大 , 开始形成产业链 。
2017年-2020年 , 汉服开店井喷期 。 行业迎来分水岭 , 汉服品牌百花齐放 , 产业链逐渐完善 , 行业格局基本形成 , 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 资本入场 。
2020年-至今 , 进入汉服行业洗牌期 。 行业冰火两重天 , 大批品牌创立的同时 , 大批品牌倒闭 , 开打价格战 , 有能力的品牌更坚挺 。
在汉服开店的井喷期 , 靠活动营销 , 是汉服品牌的一种出圈方式 。
在华裳九州走秀时“梨花带雨”边走边哭的汉服掌柜“听月” , 一哭成名 , 成了圈里的红人 , 为店铺带去不少人气 。 一时间 , 好像参加一场走秀就能让品牌走红 , 但其实这里面“猫腻”不少 。
主办方举办活动吸引汉服品牌参与 , 要按每人几千不等收取“出场费” , 但有从业者认为“营销效果有限” , 而且部分商家为了转移成本 , 会出现“白嫖”模特的情况 。
一部分商家利用走秀活动做起了生意 , 他们利用素人模特想登台走秀却没有门路 , 假意声称招募素人模特 , 承诺模特可以获得量身定制汉服、个人形象推广和包装、走秀指导、体态指导训练等 , 实际上是为了收取报名费 。 另一些商家套路隐蔽性更高 , 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 , 打着可以接触到知名汉服模特的招牌 , 要求素人模特自理妆造和差旅费用 。
一面是外界看到的火爆表象 , 一面是动荡的里子 , 似乎预示着汉服行业进入洗牌期 。
近两年 , 汉服相关品牌里倒是有一些创业公司赢得资本青睐 。 十三余、重回汉唐、三坑线下集合店十二光年都曾获得融资 。
但整个汉服市场里 , 汉服鞋包、配饰、妆造市场以小作坊居多 , 汉服品牌也只有少数几个大品牌经过发展建立起了自己的工厂 , 除此之外 , 不管是走高端、中端还是低端路线的品牌 , 都是以“小作坊”为主 。 不少品牌小到老板当裁缝、老板娘是模特 。
融资热的同时 , 行业也迎来了闭店潮 。 仅今年 , 就有花笺溪、都城南庄、衣锦九都等知名汉服品牌宣布闭店 。 至于闭店原因 , 花笺溪在闭店微博中提到两位创始人“在2021的时候分别开启了两份工作 , 目前那两份工作的收入都远高于汉服店铺的收入” 。
去年年中闭店的兰若庭 , 堪称爆款中的战斗机 , “太平有象”“此间春色”被称为“汉服界的校服” 。 即便2021年只开店半年 , 全年单品产值仍然遥遥领先 , 仅次于定位中端汉服的品牌十三余 。
尽管其凭借一己之力把汉服带到了白菜价时代 , 但兰若庭在2021年7月底没逃过“闭店重组”的结局 , 也有消息称 , 可能和另一个知名汉服品牌池夏合并 。
王涵分析 , 没有资本加持的汉服商家想活下来 , 只能走两种路线 。 要么背后有自建工厂支持 , 能把价格打下来 , 要么走高端定制化路线 , 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 , 或是转而向新的方向探索 , 如向受众群体更广的汉元素、日常款发展 , 开发国风类潮牌、走时装路线 。 他认为 , 低端汉服市场已经足够饱和 , 如果盲目参与价格战 , 最后往往上打不过老牌 , 下打不过山东曹县 , 最后落得倒闭重组 。
- 绘画|艺术开卷|明末清初江南城市绘画中的西洋因素
- |一男子的朋友跟他开玩笑,约他去钓鱼,最后却让他带渔具去唱歌
- |“当代美术人物”迷茫与高度,在书画圈散发者他们的阴郁
- |“玩”味胜过“礼”性的“春水秋山玉”反映了契丹人的弋猎生活
- 蜗牛|西游中有背景还被打死的妖怪是谁?为何无人敢护
-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最直接描写死亡以生与死为主题的作品
- 应届生|什么?!应届生的身份这么香!
- 逍遥子|逍遥三老,强弱如何排?看看逍遥子最心疼谁就懂了,童姥算捡来的
- 装帧|单枚超10万,1995年的3枚1元硬币,因装帧变革仅发行2000枚
- 老人|老人的烦心事:儿子让搬去新房住,别人都夸孝顺,她却知道里面的弯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