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有这么一段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这段话可以说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一个体现 , 它大概的意思是:
朴实多于文采 , 就未免粗野;文才多于朴实 , 又未免虚浮 。 不过于粗野也不太过虚浮 , 质朴无华的同时不失一定的文采 。 一个人能做到表里如一、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恰如其分 , 那就算得上是正人君子了 。
在孔子看来 , 过和不及都不是理想的状态 , 只有达到两者中间的一种中和的状态 , 才是君子该有的表现 。 就像一个人 , 说话写文章过于朴实没有丝毫文辞的修饰甚至夹杂着一些乡村野语 , 这样的人就会显得粗野;反过来一个人说话写文章文采斐然 , 满篇都是修辞典故但却几乎没有人看得懂 , 让人不知所云 , 这样的文风就显得虚浮不切实际 。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说话写文章平白如话能让人看懂 , 也会加以一定的修辞 , 让文章更加生动而不乏文采 。 做人跟写文章是一个道理 , 写文章要文质结合 , 做人也要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 一个君子对待他人的态度一定是不卑不亢、恰如其分的 。 他不会对待某些人桀骜不驯 , 对待另一些人则卑躬屈膝 , 更不会前倨后恭、见风使舵 。
【|过和不及都不是理想的状态】
本文图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 , 商也不及 。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论语》:先进篇)
子贡问孔子:颛孙师(即子张)与卜商(即子夏)他们两个人 , 谁更好一些呢?“”
孔子回答子贡说:“颛孙师这个人有些过分 , 卜商这个人有些赶不上 。 ”
子贡于是追问:“这样说来 , 颛孙师要更好一些 , 对吗?”
孔子回答:“过分和赶不上是一样道理的 , 都是不好的啊!”
前面已经说过 , 孔子认为过和不及都不是理想的状态 。 理想的状态是中庸 , 也就是无过无不及 。 北宋的二程(程颐、程颢)两兄弟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不易 , “不偏之谓中 , 不易之谓庸” 。 后来的朱熹在他的《中庸章句》里对这种说法做了说明——“中者 , 不偏不倚 , 无过不及之名 。 庸 , 平常也 。 ”
这都说明了,要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 那要怎样才能做到中庸呢?首先你要先明白什么是过 , 什么是不及 。 明白了过和不及这两种状态是怎么样的 , 你才能去寻找什么才是中庸 , 什么才是最好的状态 。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执其两端 , 而用其中” , 把握住了两个极端 , 我们才能寻找到中间的平衡点 。
本文图片
中庸是儒家的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 , 要真正做到中庸其实并不容易 。 《礼记·中庸》里面就说道:"喜、怒、哀、乐之未发 , 谓之中 。 发而皆中节 , 谓之和 。 中也者 , 天下之大本也 。 和也者 , 天下之达道也 。 致中和 , 天地位焉 , 万物育焉 。 "
人的喜怒哀乐这些情绪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 , 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中 。 情绪表现出来了而且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 , 我们称之为和 。 中是天底下最为根本的状态 , 和是天底下共同遵守的法则 。 达到了中和的状态 , 天地万物就会各安其位 , 生长发育了 。
这里也是强调了一种中和的状态 。 在我们还没有表现出明显情绪的时候 , 那种状态叫做中 。 但人总是会有情绪的 , 当我们的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又不能过少和过度 。 我们高兴的时候不可能一脸冷漠 , 但高兴过了头往往容易乐极生悲 。 生气也是一样的道理 , 怒气不发出来会憋坏身体 , 生气过了头同样伤身 。 哀伤过了头容易抑郁 , 开心过了头可能变成癫狂 , 这些都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
- |《漂洋过海来送你》写胡同原住民,长篇小说折射半个世纪的变迁
- 华侨大学|“金三银四”或成为过去,毕业生说春招求职难,企业又说招不满人
- 招聘|“中国烟草”再次招聘,福利待遇令人羡慕,面试通过就有望上岗
- |黛玉和香菱:人世间最好的友情,跨越阶层,终会相逢
- |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人,40岁的生活有多不一样?
- |玉石里面的佼佼者,和田玉料子稀少,价格一直高涨
- 湖北|上半年还有3个“铁饭碗”招人,待遇高过公务员,找工作首选
- 爷爷|新顽主和他的新世界 作家石一枫献出长篇《漂洋过海来送你》
- 书法|书法中古法用笔有多古?调锋和提按有区别吗
- 文化|新顽主和他的新世界 作家石一枫献出长篇《漂洋过海来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