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母亲有可能就是"林黛玉"( 五 )


同时,前文提到的乾隆极其关心钱塘江海塘工程,这可能与他的真正身世有关 。“公元前910年8月,吴越王钱镠为了保护海岸 , 使其免受海潮侵蚀,命人采山阳的竹子 , 又令矢人造箭三千只,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使‘潮回钱塘,东趋西陵’ 。……乾隆继位后,开始重修钱氏海塘 。乾隆二十五年 , 浙江潮信告警 。乾隆从‘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四次亲临海边,检查海塘工程 。乾隆二十七年三月,乾隆到杭州的第二天,即亲临海边,亲试打桩,他见石桩必须内移数十丈方能固定,必然会损毁百姓的田庐,是‘欲卫民而先殃民’,决定先建柴塘 , 待接涨沙坚 , 再改筑石塘 。到乾隆晚期,凭借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浙江境内已建成自金山到杭县长达二百四十八里的鱼鳞石塘,钱塘江南岸也修建了自宝山至金山长达二百四十二里的块石篓塘 。石塘到现在依然保存完好 , 仍然起着挡潮防患的作用 。乾隆继钱镠之后大力修筑浙江海塘,有力地保护了富庶的吴越地区,此举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钱治冰,《关于乾隆生母最新考证的最终结果》)而钱陈群,这个可能是乾隆舅舅的人,正是在远古时代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吴越王钱镠的直系子孙 。
在《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被写成是乾隆的一母同胞,陈家洛在并不知情的时候,与乾隆在钱塘江边畅谈 。书中第八回这样描述,“陈家洛道:‘当年钱王以三千铁弩强射海潮,海潮何曾有丝毫降低?可见自然之势,是强逆不来的 。’……乾隆说道:‘潮水如此冲刷,海塘若不牢加修筑 , 百姓田庐坟墓不免都被潮水卷去 。我必拨发官帑,命有司大筑海塘 , 以护生灵 。’陈家洛站起来,恭恭敬敬地道:‘这是爱民大业,江南百姓感激不尽 。”
自古以来,兴修水利始终是帝王的职责 。但乾隆六下江南、四赴海宁,住在偏远小镇中的陈家府邸 , 事无巨细皆亲历亲为,事隔两千多年 , 乾隆与钱镠为何热衷于在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情?当然,钱治冰的推论仍需更多史料甚至考古成果的辅助研究,但他几乎已经指出了一条研究的路径 。这个“钱氏”同时出现在萧奭的《永宪录》与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中,必定隐藏着历史的重大秘密,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揭示历史的重大发现 。历史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疑案,俗文化的演绎让这些疑案浸满了流言蜚语和野史趣闻 , 各种故事满足各种人的兴趣 。而考证只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 考证是无意识的,它可能让一段传奇变得索然无味,也可能让事实振聋发聩 。乾隆的身世之谜最终从热河避暑山庄那一大堆丫鬟和宫女的传说以及红学爱好者的狂想中走出来,渐渐显露出本来的样貌 。这些传闻和闹剧不仅是娱乐的产物,它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狭隘、脆弱和肤浅,人类总是把虚幻的血统看作荣耀 。然而,这一切都无足轻重 , 历史真相毕竟与任何民族主义无关,乾隆的母亲是汉族人,这和康熙的祖母是蒙古人一样无需避讳 。天嘏的《满清外史》中曾经提到: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洲人,因此经常在宫中身着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个汉人 。虽然这本书中“乾隆生于陈家”的说法是错误的,但这个“身着汉服”细节并非杜撰 , 乾隆的确喜欢穿前朝明代的服饰,并且经常请画师为他作身穿汉服的画像,这些画像至今仍保存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