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人们对《史记》的可靠性过分迷信 。作为正史之首的《史记》 , 其内容往往是史家们、学者们考证史事和研究历史问题的权威性材料 。汉代一流学者、史学家班固在所着的《汉书·司马迁传》中评价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基本上是学术界评价《史记》的主流态度 。再加上有关秦始皇的事迹多见于《史记》,其他的书籍记载甚少 。因此很自然地,《史记》中这部分内容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最高标准 。

文章插图
其三,人们对《说苑》的史料价值认识不够 。《说苑》—般被看做是杂史 , 其史料价值及学术地位大大低于《史记》 。但这并不能说它的材料就不可信,也不能因为与《史记》相左就完全摒弃其他材料了 。
一方面,秦始皇一生事迹颇多,司马迁在有限的篇幅中有遗漏或忽略,甚至是有意识地不记,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 , 《说苑》是刘向根据朝廷秘藏档案、书籍写成,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已散佚 , 只在《说苑》中保留了一点遗文琐语 。从这方面讲,《说苑》的确值得珍视了 。
再者说,刘向所处的西汉与秦始皇时代相距不远,西汉人所记述的秦始皇事迹该不会有太大的走样与讹误 。加上西汉后期的人对秦始皇已不像汉初人那样憎恨,不会排斥在一定的场合下提及并且认可秦始皇的某些具有善行性质的行为 。刘向或许正是掌握了这则资料,并且在编撰《说苑》时用上了 。
秦始皇真的想过禅让吗?《说苑》中的内容是司马迁写史时所遗漏或有意不用的内容吗?由于还没有更多的证据加以论证,还无法确定最终的答案,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 。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应该给秦始皇的人品作一个新的评价,所谓的专制暴君竟还有如此深明大义的事迹 。
只“焚书”未“坑儒”
对于秦始皇的为人,无论是贬是褒,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即这位始皇帝统一中国之后“焚书坑儒”,大开杀戒,一次就活埋了四百多位儒生 。然而 , 对于秦始皇臭名昭着的“焚书坑儒”事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 , 秦始皇并未坑儒 , 他坑的是一些江湖术士 。那么 , 秦始皇坑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文章插图
关于“焚书坑儒”,《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秦始皇建立政权以后,视天下苍生为刍狗 , 贪婪暴虐,滥施刑罚,弄得民不聊生 。特别是他为了控制思想,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 , 尽烧天下之书,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不满 。
当时有两个为始皇求长生药的人 , 一个姓侯,一个姓卢,两个人私下议论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 , 因为灭了诸侯,统一了天下,就以为自古以来的圣贤谁也比不上他 。他高高在上,听不到批评之声,日益骄横;官员们为了讨好他,只能战战兢兢地说谎欺瞒 。他还颁布法律,规定方士之术不灵就要被处死 。如今大家因为畏惧 , 谁也不敢指出始皇之过,致使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取决于皇帝 。他竟然还用秤来称量大臣们的上疏 , 如果大臣们每天呈上的疏奏(竹简)不足一百二十斤,就不让休息 。像这种贪权专断的人,我们不能为他求长生不死之药 。”
于是,二人脚底抹油,跑了 。
秦始皇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 , 又因为有人举报咸阳的诸生中有人妖言惑众 , 扰乱老百姓的思想,于是,始皇下令逮捕了一些散布“妖言”的读书人,并且严刑拷打 , 令其互相检举揭发,有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牵连进来 。秦始皇一声令下,这四百多号人遂被活埋于咸阳 。这就是发生于前212年的“坑儒”事件 。
- 家乡风俗腊八节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腊八节
- 伯仁不杀我 我却因伯仁而死典故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 春节发压岁钱的含义
- 秦始皇统一六国最艰难一刻:20万秦军惨败楚地
- “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还是孙权
- 历史悬案秦始皇陵墓之谜大全 秦始皇陵墓惊天之谜汇总
- 秦始皇十二铜人下落何方?或被埋于地宫深处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 令人背后直冒冷汗
- 朱元璋下葬惊悚一幕:明孝陵竟传来马皇后半夜哭声
- 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竟是为了她 项羽这锅背的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