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数量,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此前只留下零星的地区性数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民国期间也做过多次人口调查,但直到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才通过科学的普查,获得了除台湾、港澳地区以外的准确人口数字 。下面根据有限的原始资料和目前的研究水平,对我国人口历史的发展作一简单概述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 。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 。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 , 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 , 仅存约2300万 。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 。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 。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 。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960年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 。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 , 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 。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此后南宋和金的人口都有增长,至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 。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 , 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 , 仅剩1000余万 。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 。到14世纪中期增加到8500万左右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万 。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 。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 ,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太平天国起义和清朝的镇压,导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的巨大损失,人口下降超过1亿(最保守估计也有五六千万),以至到1912年尚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 。1953年新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为5.8亿(不含台湾、港澳)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一直占有很高的百分比 。除了东汉末年处于人口低谷、所占比例可能略低于10%以外,其余历史阶段占世界人口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一般在30%左右 。我国历代人口变迁的特点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1、增长缓慢 。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 。2、大起大落 。某些时期的持续增长和某些年代的急剧下降交替出现 。如西汉前期、8世纪前期的唐朝、11世纪的北宋、18世纪的清朝,数十年至百余年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7‰-10‰ 。其中的恢复阶段还可能出现更高的年平均增长率 。而在人口锐减时 , 一二十年间可以形成高达50%以上的降幅,每年的负增长率可以高达50‰-100‰ 。3、人口发展呈现阶段性 。第一阶段,自商、周至公元初,达到6000万 。第二阶段,自东汉至8世纪中叶的盛唐,增加到近9000万 。第三阶段,从中唐经五代 , 至北宋期间的12世纪初突破1亿,至13世纪初达到1.2亿 。第四阶段,从宋末元初至17世纪初的明代 , 总数超过2亿 。第五阶段,明末清初的人口下降在18世纪初得到恢复,至19世纪中叶达到4.3亿的新高峰 。第六阶段 , 经过近百年的下降和低增长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高速增长,70年代后虽速度减缓,近年仍已突破了12亿大关 。二、三阶段翻番的时间为1300年,第四阶段为500年,第五阶段不到250年,而第六阶段只有40年 。4、人口增长的阶级不平衡性 。由于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权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 地主阶级人口总是以比农民和全部人口更高的速度增长,因而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会随着王朝的延续而越来越高 。5、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 。主要表现在汉族和农业民族的增长一般高于非汉族和游牧民族,因而汉族和农业民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汉族以外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增长的不平衡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1、自然地理环境 。我国东部广阔的平原、众多的河流 , 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容纳了我国的大部分人口 , 早就形成了人口相当稠密的地区 。中部也有相当数量的盆地和河谷平原,形成良好的开发条件 。我国的人口无论增加到多少,一直是完全依靠国内生产的粮食供养的 。2、农业生产 。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农业生产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我国人口史上几次大的突破,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 。天灾、动乱、战争等因素可以破坏农业生产,从而推迟人口高峰的到来,而任何人口奇迹的出现,只能建立在农业生产大发展的基础之上 。3、战争 。战争对人口最明显的影响是直接杀伤,造成人员的死亡或残疾 。士兵的主要来源是农民,青壮年从军,农业生产必定受到影响 。士兵从粮食的生产者变为消耗者,使本来就有限的商品粮更加紧张 。军人和运粮民工大多是青壮年男子,他们长期离家必然会使配偶减少生育机会,同时使他们的老人、儿童家属因缺少赡养、抚养而缩短寿命,甚至死亡 。4、政治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在主观上无不希望鼓励、促进人口增加,并制定了相应的法令和政策,但不少男性平民找不到配偶;赋税制度不合理,兵役和劳役的影响,刑法制度的不公平 , 这些都影响人口的增长 。5、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一般起着鼓励早婚早育、多育的作用 , 但由于"后"只指男性后裔,因而对人口增长也起了相反的作用 。此外,一些迷信习俗、宗族观念和社会习惯势力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更直接地反映在人口再生产方面 。
- 美国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如果美国发生内战会对我国产生什么影响?
- 探秘:“闯关东”是怎么闯的?
- 为什么当兵的人不能有纹身「我国征兵为什么不收有纹身的人老兵告诉你问题有多严重」
-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什么 什么是纪传体史书
- 河南历代的古都 为什么河南古都多
- 中国人口最少的是哪个姓氏 姓氏最少的是哪个姓
- 世界人口最少的十个国家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少
- 谁发明了中药 中药是谁发明的
- 乌骨鸡的养殖 乌骨鸡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