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淡出 , 纯真淡入 。
十年前的四月 , 钱江晚报推出系列报道《文脉——浙江文化名人访谈录》 , 以当时95岁的诗人冀汸的人生过往 , 开启对浙江文脉的探寻 。
十年前的这个决定 , 让冀汸、赵麟童、赵延年、金普森、全山石、宋宝罗、周大风、汪世瑜、肖峰……70位浙江文艺界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 通过访问 , 跃出各自的专业范畴 , 出现在大众面前 。
本文图片
十年过去 , 时代轰然前行 。
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的过程中 , 文化的传统被继续发掘 , 文化的当下持续升级 , 潜身其中的探索者也不断奔袭而至 。
十年之后 , 我们发现 , 当初所呈现的那些对文化的敬意 , 已不止于敬意 。 它影响着文化建设的进程 , 也进入广大的民间 , 在每一颗跃动的心间茁壮成长 。 只有持久的讲述、倾听、传播与传承 , 我们的文明 , 才能一脉而来 , 成为新时代进步的内在动力 。
因此 , 我们重启“文脉” , 以更深入更全面的方式 , 探寻浙江文化基因 。
本文图片
我们将从杭州出发 , 去探访一个人与一门“绝学” , 一群人与一种文化生态 。 我们也将踏入广阔的浙江大地 , 去展现一地文脉基因的由来 。
比如 , 宋韵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阳明文化、浙东学派、永嘉学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在水土与人的基础之上 , 自然也会形成独有的文化标识 , 进而影响一地的经济样态与人文风貌 。
以文脉为路径 , 再看诗画浙江 , 每一种文化讲述都独有力量 。
文以载道 , 脉脉相传 。
翻开《触摸得到的文脉》(红旗出版社) , 十年前 , 那些文化名家的珠玑言谈 , 在这330页中凝成永恒的记录 。
这种永恒不是静态 。
2022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 特别提出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 , 对于文化领域的奋斗者 , 这是最好的回应 。
数十年来 , 毛昭晰一直守护着我们的文脉 , 并努力使其向上生发 , 延伸至更深更远 。 正因如此 , 文脉2.0版从93岁的毛昭晰的故事开讲 。
未来 , 是接踵而来的“最好时代” 。 文脉赓续这个词的背后 , 有人在深挖 , 有人在传承 , 又有人在创造无数可能 。
开篇人物:书生斗士毛昭晰
正在举办“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的浙江美术馆 , 大概是当下杭州最红的打卡地 , 预约靠抢 。
今天看来 , 这很寻常 , 逛博物馆、看展览之类的文化生活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 。 但在30多年前 , 有一个人 , 说起要把博物馆 , 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来建设 。 人们不解 , 以为这只是一个在学校教了多年历史的老师的习惯之语 。
30多年后 , 我们走在小河直街 , 住在这里的老杭州会讲 , 这里本来要拆掉 , 毛老师来吵过架的 。
毛老师 。 就是我们这次《文脉赓续》报道开篇的主角——毛昭晰 。
本文图片
教历史的毛老师
1978年3月初 , 杭州大学历史系70多个学生 , 坐在一间阶梯大教室里 。
中断十年后 , 首次招考 , 这一届年纪最大和最小的相差14岁 。 这个班就是杭大历史系77级 , 后来出了10多位知名房地产商(包括宋卫平、寿柏年) , 两位福布斯富豪 , 一位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 。
- 鲁敏|鲁敏推出全新长篇小说《金色河流》,致敬激流勇进的当代“人世间”
- |《人世间》爆火之后,梁晓声推出新作《中文桃李》
- |年逾70描摹“80后”的困惑 梁晓声推出长篇《中文桃李》
- 杨柳青|杨柳青画社推出“画说红楼”
- |《山西晚报》纸质版明起暂停出版
- 课堂|畅销童话《故宫里的大怪兽》推出漫画改编版
- |“为奥运喝彩”组委会将推出“拥抱巴黎”文化活动
- 文物|华艺北京2022文物拍卖会将于4月15日推出
- 征稿启事|墨存真诚 缘自信赖·北京晚报第四届“墨缘杯”青少年书法比赛征稿启事
- 红楼|为剧迷解锁独有“红楼人物”,话剧《红楼梦》推出数字藏品纪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