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 十竹斋画谱 清彩色套印本
中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技术始于唐 , 兴于宋 , 历经元、明、清 , 迄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 , 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之先河 , 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程 ,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 中国更是套色印刷术的发明者 , 这一技艺让五彩的世界万物——山河城郭、花鸟虫鱼、棋琴书画——留存成影 , 播布天下 。 从《周礼·考工记》“东方谓之青 , 南方谓之赤 , 西方谓之白 , 北方谓之黑 , 天谓之玄 , 地谓之黄”的礼制视角 , 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 , 再到青丝皓首、青面红颜、酒绿灯红的诸多惯常用词 , 无不呈现出斑斓色彩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在举办的“五色斑斓——中国套色版画艺术四百年”展览 , 展出始于明万历年间迄于2020年 , 时间跨度超过400年的共计120余种彩色版画的图籍、独立作品 。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印刷技艺之魅力和不同时代的流变 , 这些珍贵的展品随着不同时代新的观念和样式渐次出现 , 成为中国美术史、印刷史、出版史、书籍史发展过程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 , 并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触摸着时代的奔腾脉搏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介绍 , 从现存实物来看 , 早在唐咸通九年(868年) , 中国就有绘刻精美的木刻版画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扉画 。 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 , 伴随造纸、制墨技术的成熟 , 雕版印刷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在复制文字和图像的同时 , 更追求纸、墨、印三者间完美的融合 , 从而催生出彩色印刷技术 , 并将其应用在版画制作中 , 使印刷成为一种独创的艺术形式 , 在世界艺坛中大放异彩 , 为世人所瞩目 。
本文图片
▲ 蜀峰雪景 清姑苏版画
木版彩色印刷术按照刷印版数和技法 , 主要分为单版多色一次刷印、单版多色多次刷印、多版多色多次套印、饾版多色逐次套印、饾版拱花5种 。 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款的彩色刊印实物 , 为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中兴路资福寺所刊《金刚经注》 。 但这种技术直到明代万历时期才逐渐成熟并被广泛使用 , 且由单版多色刷印向多版多色套印转变 。 每制作一部彩印版画 , 需要在出版者的策划下 , 集绘工、刻工、印工等多人组成的团队来合作完成 , 是一种集体性质的艺术创作 。 为了使版画无限接近绘本 , 需要所有工匠对原画作充分理解 , 刻印间呈现画家笔意 , 刷印时领悟色彩变幻 。 当宣纸覆在木刻雕版上 , 通过擦拭和按压纸背而形成丰富的彩墨晕染效果 , 使画面纹理清晰、色彩浓淡均匀 , 呈现万千姿态 , 产生超脱原作的清新之感 , 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绘画的传播方式和艺术语言 , 有着专属的制作技法和审美传统 , 在18世纪世界印刷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对日本浮世绘版画、欧洲绘画艺术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 是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本文图片
▲腊转春回 丁亮先制姑苏版画 清乾隆间拱花套色印本
“彩色版画图籍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 , 犹如沧海一粟 , 自明代留存至今者 , 早已是凤毛麟角 。 从本次展览的120余组件彩色版画的图籍、独立作品可以看到 , 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观念和样式出现 , 其中很多作品是构成中国美术史、印刷史、出版史发展环节当中弥足珍贵的、不可缺失的部分 。 同时 , 中国版画的再创作从未停止 , 当我们把这些文采绚烂、雅趣盎然的图籍当作一种资源来利用时 , 一定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 ”翁连溪表示 。
- |海心沙的“金桥”是怎么拼起来的?艺术家舒勇时代语境下探索
- 夜叉|顶起中国CG艺术圈天花板的人!他的书终于有货了!
- 中国|他将积墨艺术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了山水画的“浑厚华滋”
- |他将积墨艺术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了山水画的“浑厚华滋”
- 艺术|在春日,探究生命的意义丨Weekly
- 艺术|睿英奇盛文化 | 书法艺术要契合时代审美(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 王希盛|关注|牛!白纸、门板、石头等,经他的手都变成了艺术品
- 艺术|龚建军水彩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 吴冠中|吴冠中等十八位艺术家版画作品亮相“版画的指向”收藏展
- 视听|大满贯杂技艺术家助阵!与国乐版《绒花》共谱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