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见崔勇 , 必有考古发现 。 这位中文系出身的考古专家 , 在他的从业生涯中三度拿下“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以及两届中国考古界最高奖“田野考古奖” 。
从佛山的古椰贝丘遗址 , 到汕头“南澳Ⅰ号”、阳江“南海Ⅰ号” , 他都是考古领队 。 走出发掘现场 , 他则摇身变为“公众考古”的普及者 , 乐此不疲地讲述一线考古的故事 。
本文图片
“我这辈子运气非常好 , 见证了整个中国水下考古到现在发展得比较高的阶段 。 ”这是崔勇在公开演讲中的开场白 , 这位浓眉大眼、没有架子的考古专家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和“南海Ⅰ号”打了30年交道
南海Ⅰ号 , 这艘在海底沉睡800多年 , 2007年被整体打捞出水的宋代古船如今被安放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内 。
在发掘阶段 , 崔勇带着考古队员们从货舱中马不停蹄地提取文物 。
本文图片
崔勇当初学水下考古就是为了“南海Ⅰ号” 。 1987年“南海Ⅰ号”被发现 , 国家要发展水下考古 , 崔勇觉得自己身体又好又年轻 , 干脆就去学潜水 , “考古这一行 , 总是要边发现边学习” 。
本文图片
△年轻时的崔勇(左二)
很快 , 国家博物馆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 召集的第一批学水下考古11人名单中就有崔勇的名字 。 随着水下考古训练的展开 , 崔勇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 , 暗流、风暴、海蜇、鲨鱼甚至海洋植物 , 都会对考古队员造成生命威胁 。
有一次 , 崔勇在银洲湖刚下水20分钟突然游不动了 , 感觉被水下网绳缠绕 。 他急忙把手伸到后背一阵乱抓 , 试图解开绳子却越缠越紧 。 情急之下 , 他抓住同伴的手放到自己后背上 , 让同伴用小刀快速割开绳索 , 自己才得以脱险 。
本文图片
这样的经历并不少见 。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适应后 , 2001年“南海Ⅰ号”调查前期启动 , 崔勇潜入深海 , 第一个在水下摸到了这艘古船 , 并亲手发掘出一批文物 。
为了更完整地提取历史信息 , “南海Ⅰ号”最终没有选择传统的水下作业方式 。 敢为人先的广东考古界决定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整体打捞方法将古船打捞上岸 。
本文图片
“只有‘整体打捞’方案才能最大限度提取古船的历史信息 。 ”崔勇回忆说 , 这是专家们坚持选择这一方案的原因 。 但是 , 其实施难度之大 , 仍让许多专家忧心忡忡 。 “在20多米深、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海底 , 将载满易碎瓷器的古船完好打捞出水 , 就好比用铁篮子从水底捞出生鸡蛋那样难 , 简直是天方夜谭 。 ”
最终 , 36根底托梁历时数月顺利穿过沉箱底部 , 由号称“亚洲第一吊”的“华天龙”号起重机吊船将载满货物的古船连同凝结物、沉箱共5500多吨重 , 整体起吊出水 , 平稳移入博物馆内 。
本文图片
△“南海I号”
2020年 , “南海Ⅰ号”问鼎“2019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 还在2021年以唯一的水下考古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 “历经30余年 , ‘南海Ⅰ号’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 , 再到成熟壮大的全过程 , 是两代中国水下考古人的努力与成就 。 ”崔勇说 。
- |荆州博物馆藏有件铜铤,壶嘴上绑着的麻绳,让它成了难得的宝贝
- 文苑|文苑翰墨——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 桃子|用笔在心——说周西省的桃〖文/ 徐岳〗
- |“相思”的十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 衬衫|历史的职场智慧:朝中有人好当官,深剖名相萧俛通达人生
- 老母|西游中有3人精通熬战法,为何最厉害的八戒只能垫底?
- 蜗牛|傲来国的猎户为何单独对花果山的猴子下手?都是孙悟空种下了祸根
- |【山东手造 聊城有礼】一城一艺,聊城这些惊艳的传统手工艺,你“造”吗?
- |当你孤独的时候,读读这些诗,陪你走过艰难
- 啃老族|啃老族真的幸福吗,父母不在后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