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震|从《山河月明》看剧集类型的泛化与细化

于震|从《山河月明》看剧集类型的泛化与细化
文章图片

这几天看《山河月明》 , 让我遐想颇多 。 首先 , 网上的议论固然能反映观众的期待值和好评度 , 但许多却也未见得可信 。 比如 , 之前对于全剧长度被删减的遗憾 , 从剧集播出后的观感来看 , 除了字幕串联过渡的地方显得跳跃性过大 , 倒不算太影响剧情推进 。 有时看到情感桥段出现 , 反而会庆幸现在的长度 。
朱棣的戏 , 不太容易用来煽情 。 一个篡位君主 , 其心理波动和情感的层次 , 显然非常人可比 。 在这样的角色身上 , 无论怎么处理感情戏、亲情戏 , 都容易被了解历史典故的观众质疑 。 现在版本中呈现的燕王带太孙朱允炆(也就是未来的建文帝)骑马的桥段 , 从情节本身来说没问题 , 但看着让人感觉假、矫情 。 是编剧和导演处理得假吗?未必 。 童年的朱允炆当然有可能跟叔叔学过骑马 , 这在生活的大逻辑上说得过去 , 但因为有后来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叔侄相残 , 历史的语境会提前干扰今天的观众 , 让大家看到亲情桥段时变得超级敏感 。 这又不是编剧和导演靠剧集本身的功课所能抵消得了的 , 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避开 。
于震|从《山河月明》看剧集类型的泛化与细化
文章图片

《山河月明》第二个让人遐想之处在于 , 剧集显示出了古装剧和历史剧的无限可能性 。 该剧播出前的预热宣传 , 以及播出后的一些评论文字 , 多爱用“史诗”形容 。 可播出后再看 , 历史情节的铺陈虽说是有的 , 但对史料的改动也不小 , 叫“史诗剧”显得略严肃了 , 称“传奇剧”可能更加合适 。
于震|从《山河月明》看剧集类型的泛化与细化
文章图片

市场不断发展 , 有开始泛化的类型 , 自然也会有细化的类型 。 比如年代剧 ,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 , 伴随着取材近四十年当代生活变迁剧集的增多 , “小年代剧”或者“当代剧”已有日益成为单独类型的趋势 。 其中 , 按照剧情发生地域 , 又可分为“京味”“沪味”“关外”等细分品种 。 近期 , 由于震执导并主演的《鼓楼外》 , 就是这样一部京味剧 。 观众从该剧的风格和主演里 , 依稀可以看到之前刘家成的“新京味儿戏”(尤其是同样由海一天主演的《情满四合院》)的影响 , 甚至还可以上溯到《全家福》《风筝》《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所展示的北京当代气韵 。 当然 , 于震的新剧在展示京味儿上是有侧重的 , 它不过分执着于细节 , 重点还是着落在“感人”二字上 。 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 只是不知以后 , 于震是否还愿意在这类很吃功夫的题材上深耕 。
【于震|从《山河月明》看剧集类型的泛化与细化】投稿请发送至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