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郭洪利十多年前制作的猫头鹰风筝 。
而时代的洪流则让郭洪利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 , 潍坊风筝的氛围已经非常不错了 , 尤其是1984第一届国际风筝会举办以后 , 潍坊风筝彻底名扬海内外 。 “那时候和平路南北两侧都是风筝店 , 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潍坊批发风筝 。 ”
郭洪利有点怀念那段时光 , 他认为那个年代才是属于潍坊风筝真正的高光时刻 , 因为那时的风筝都是纯手工扎制的传统风筝 , 风筝艺人全凭真本事吃饭 。
追求手造极致 , 挑战扎制极限
在郭洪利的工作室里 , 他拿出一个瓜子大小的金鱼风筝 。 在业内 , 直径10厘米且能起飞的风筝已经是扎制极限 , 而郭洪利在十年前就成功扎制了一只只有1元硬币大小的沙燕风筝且成功放飞 , 让人赞叹不已 。 如今这只金鱼风筝再次刷新了小型风筝的纪录 。 郭洪利告诉采访人员 , 这只风筝虽小 , 但“五脏俱全” , 骨架、糊纸、描绘一样不少 , 关键是照样能飞 。 采访人员看到 , 这只金鱼风筝的骨架细如发丝却十分坚韧 , 弯曲部分同样需要火烤造型修研磨细 , 难度可想而知 。
本文图片
不如一颗瓜子大的金鱼风筝 。
郭洪利谨记父亲手艺要精细的教诲 , 在风筝“造型优美、轻盈善飞”的传统制作要求上 , 他更追求极致 。 郭洪利大胆尝试“竹条即线条”的设计扎制理念 , 为了让风筝骨架线条流畅 , 减少竹线互搭交错点 , 他引入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运用的榫卯结构 , 使得整个风筝骨架竹线无凹凸、滞停现象 。 “风筝好不好 , 骨架是关键 。 ”郭洪利认为 , 他坚持传统技艺 , 坚持用“竹条最少表现线条最满”“突出局部代替整体”的设计理念 , 避免线捆、胶粘、嫁接、插拼、环套等碳杆风筝的制作方法 , 这种精简设计引导他不多用一块竹料 , 不多扎一个结点 , 虽然没有空气动力学的理论指导 , 却完全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
郭洪利现场展示了一番 , 他用刀子刮去竹皮 , 劈出一根竹条 , 打磨利落 , 点上酒精灯 , 开始造型 , 他用钳子夹住竹条的一断 , 弯成弧形 , 一边使力一边用火烘烤 , 一会儿功夫 , 一根笔直的竹条就变成燕子风筝翅膀的一部分 。 看似简单 , 其中却蕴含着几十年的功力 , 力道、火候的把握 , 正是手工艺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诀窍所在 。
本文图片
郭洪利向采访人员展示风筝制作技艺 。
在他的工作室里 , 三根细竹弯成的“金蝉”、尽用直线竹条的“双宫灯”、长线竹条的“鹞鹰”等作品 , 仅几根点睛之笔的竹条就勾勒出飞鸟虫鱼的全貌 。
不仅精雕细琢每一道工艺 , 在选材上郭洪利也十分讲究 。 “竹子我亲自去南方采买 , 只用生长5年以上的 。 ”郭洪利介绍 , 一件风筝产品的竹料选材、卯榫设计、绸绢粘糊、颜料选用、手工绘染、挂线试飞等工艺 , 都是衡量风筝非遗文化含量的标准 。 其中 , 仅竹料取材他就能规范到产地、贮青、去油 , 劈分、浸泡、打磨多个步骤 , 一个工艺不缺 , 竹条才能弯曲环绕 , 风筝才能扎制成为精品 。
本文图片
郭洪利向采访人员展示风筝制作技艺 。
- 日本|日本厕坑发现150余根竹简,专家鉴定后大为震撼,直言好恶心啊!
- |武汉空军炸山建房,意外发现褐色土层,原来底下有大工程
- 翡翠|购买翡翠原石开窗后被骗,发现被坑不退款怎么办?
- |采矿炸出13万立方米山洞,发现100多具尸骨,考古队被吓得暴走
- |陕西发现武则天孙女墓,墓里发现盗墓贼,在金银堆上枯坐上千年
- |中国水域发现英国沉船,装满了圆明园宝物,英国喊话:那是我们的
- |山东发现3000年前古城,3千亿工程被叫停,神秘铭文疑似姜子牙墓
- 土夫子|历史上有哪些神奇考古发现?马王堆发现“湿尸”,土夫子称活粽子
- 考古学家|楼兰古国至今成谜,考古学家却在西北荒漠上,发现了一具不腐女尸
- |这家博物馆发现的齐公铭文证实姜太公确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