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三合庄129座千年古墓现身

铭文砖记录朝鲜移民进京历史 完整壁画再现辽代生活

大兴三合庄129座千年古墓现身

文章插图
北京市文物局昨日公布了大兴三合庄墓地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 。经过7个月的勘探、近两个半月的发掘,考古人员发掘出从东汉到辽金时期的古代墓葬129座,现已清理出75座,墓地延续时间之长、年代跨度之大,墓葬数量之多,墓葬形制种类和保存之完好,为近些年来北京地区所罕见 。
129座古代墓葬跨度近千年
截止到目前 , 考古人员共清理出古代墓葬75座 , 其中东汉墓7座、北朝墓2座、唐代墓葬33座、辽代墓葬33座 。
墓葬埋藏区受历史上永定河泛滥的影响,上面淤积了大量的泥沙,目前墓葬距离现地表平均深度4米,最深处7米 。根据历史记载 , 永定河的泛滥主要是在金元时期,这也在发掘中通过地层的分布得到了证实,为研究北京南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提供了依据 。
目前,还剩54座墓葬没有发掘,计划到5月底、6月初结束发掘工作,文物保护工作也同步开展 。
朝鲜遗民墓葬现身北京
发掘出的7座东汉墓,全部为小型砖室墓,墓葬是用砖做成棺的样子,又称“砖椁墓” 。
2座北朝墓葬 , 墓葬形制与东汉墓类似 。在此之前 , 北京地区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北朝墓仅有一例 。此次发掘的纪年北朝墓为北京地区北朝墓的形制特点树立了标尺 。
墓葬内出土一块刻有铭文的砖,显示墓主人叫韩显度,祖籍是乐浪郡朝鲜县 。乐浪郡是西汉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平定卫氏朝鲜后 , 在今朝鲜半岛设置的四郡之一,乐浪郡“郡治”位于朝鲜城,朝鲜县是其下辖县之一,即今朝鲜平壤市区 。
为什么卫氏朝鲜的遗民会埋葬在大兴?据史料记载,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的进程中,曾有过一次“迁朝鲜民于肥如,复置朝鲜县”人口迁徙运动 。肥如位于今秦皇岛市,县境包括当今昌黎、卢龙南部、西部、迁安县一带 。朝鲜县位于当今卢龙县东部,距离北京很近 。
这些朝鲜移民进入中国后保留了自己的祖籍 。到了东魏 , 定都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 , 北京大兴是北方居民南下前往首都邺城的必经之地,因此,发现东魏时期的墓葬也是顺理成章的 。
唐墓出土漆器为北京地区罕见
目前发掘出唐代墓葬33座,有小型的砖室墓,也有大型的“甲”字形墓 。小型的砖室墓与东汉的类似,“甲”字形墓形制则继承了当地的北朝墓葬传统,墓室形状为弧边方形 。
到了晚唐时期,墓室内出现了砖仿木结构和砖仿家具装饰,仿木构主要是墓室内施斗拱、立柱等建筑构件,仿家具主要是桌椅、门窗、灯等 。这使得原本简单的墓葬有了“营造”的气息——前期设计 , 后期施工 。这种装饰也在客观上反映了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后代的家具陈设布局、日用器具的生产以及人们的审美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墓室内出土有白瓷器和漆器,其中漆器的发现为北京地区所罕见 。
辽墓出土完整壁画再现当时生活
此外,还发掘出辽代墓葬33座,墓葬为砖室墓和瓮棺墓两种形制 , 墓主人全部火化 , 仅以骨灰埋葬,这与辽代崇尚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
两座壁画墓的发现是目前发掘工作中最重要的发现,壁画画在墓室内四壁,底色为淡黄色,上面用红、黑线条绘制出家居生活的图案 , 有桌子、椅子、柜子、人物形象等,桌子上放着生活用品,其中一个容器里还放着石榴,可以说是对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