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深藏千年文明 曾是生命绿洲( 二 )


通过研究人类骨骼,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两个不同的人种,存在的时间相差了千年 。第一种人被称为基弗人,他们以猎杀野生动物和捕鱼闻名 。考古学家推测,他们是10000年到8000年前,撒哈拉最湿润的时候定居在这里的 。基弗人非常高大,有的能长到1.8米 。
第二种人生活在距今7000年到4500年前,被称为特纳人,他们的身材比基弗人矮?。?可能靠打猎、捕鱼及养牲畜为生 。腿骨显示基弗人男子有发达的腿部肌肉 , 这暗示他们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他们的墓葬中包括很多珠宝和饰品 。比如 , 一个女孩的手臂上戴着用河马獠牙雕刻的手镯 。亚利桑纳州立大学考古学家克丽丝·斯托贾威奇说 , 很难想象两个生物学上差异极大的人种,相隔千年却偏巧生存在同一区域,死后还能够埋在同一个地方 。两种文化间隔的1000年可能是一段干旱时期,湖泊消失,生存困难,人们只得转向别处求生 。

撒哈拉深藏千年文明 曾是生命绿洲

文章插图
7、长颈鹿石雕
在尼日尔达布斯(DaBous)发现的长颈鹿石雕是世界最精美的岩画之一 。此长颈鹿有皮带系在鼻子上,暗示这是一只驯化了的动物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沙漠,但在1.2万年前,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改变,令季候风短暂性吹到撒哈拉,形成这段“绿色撒哈拉”时期 。
总面积差不多与中国国土面积相当的撒哈拉沙漠,从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海岸向东延伸直至红海之滨,横亘在非洲大陆的北部,因而被认为是一条地理分界线:沙漠北部地区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 , 通用阿拉伯语 , 自古就与亚洲西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常把本区与西亚合称“西亚北非”,或称为“阿拉伯国家”;而沙漠南部则被称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以黑种人占绝大多数,故有“黑非洲”之称 。
这两大地理单元无论在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上都有着迥然不同的鲜明特性 。“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 , 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意即“大荒漠” 。
撒哈拉沙漠之大令人咋舌,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1300-2200公里,横跨埃及、苏丹、利比亚、乍得、阿尔及利亚、尼日尔、突尼斯、摩洛哥、马里、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等10多个国家 。

撒哈拉深藏千年文明 曾是生命绿洲

文章插图
8、Wodaabe男孩
一位Wodaabe男孩每晚从8公里之外的地方将家里的牛群赶回家 。Wodaabe人可能是此规模很大的石器时代考古墓群中的人们最现代的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