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佛面菩萨心——郑光福先生印象‖唐雪元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散文】佛面菩萨心——郑光福先生印象‖唐雪元
本文图片

佛面菩萨心
——郑光福先生印象
唐雪元
“雪元 , 你和平哥都好港哟 , 文章发了一篇又一篇 , 真是‘嫩笋盖过千年竹’ , 了不得!了不得!我今年也想出一本书 , 书名就叫《岁月留痕》 , 怎么样?你可不可以给我也写篇文章 , 当年的‘八仙’我都打了招呼的 。 你不知道 , 尤其是贵哥 , 生前就给我写了篇《渐行渐远》的文章 , 如今文章是有了 , 可人却没了 , 掐指默一下 , 马上走了两年了 , 唉……”
|【散文】佛面菩萨心——郑光福先生印象‖唐雪元
本文图片

郑光福肖像(温月 作)
致电之人是我们“八仙”中的大哥郑光福 , 电话中所提贵哥即李贵平 。 所谓“八仙”是在2015年9月 , 在成都均隆街罗家小院一包间的八仙桌上 , 当年八个意气相投的汉子聚在一个古色古香的雅间 , 举杯三盏相约为兄弟 。 “八仙”中 , 因光福年长称大哥 , 新锐作家李贵平 , 顺序在三;我顺序为七 。 那晚的桌子恰好是一张整洁大气的八仙桌 , 桌边围八人 , 几兄弟相称“八仙” 。
|【散文】佛面菩萨心——郑光福先生印象‖唐雪元
本文图片

“人成各 , 今非昨 。 梅花信时解不过 , 清光旖旎独别个 。 漫风流 , 恨如酒 , 醉谁说?”一晃7年过去 , “八仙”中的老三李贵平 , 因突发心肌梗塞在青海抢救无效 , 不幸于2020年8月13日去世 , 享年59岁 。 余下的7兄弟 , 各自忙碌 , 聚少离多 , 其情其义 , 一度也似渐行渐远 , 但好在有光福牵线搭桥 , 不断邀约 , 酒没少喝 , 宴没少摆 , 从中协调斡旋 , 方有今日之和谐局面……
|【散文】佛面菩萨心——郑光福先生印象‖唐雪元
本文图片

有幸认识光福先生时 , 我只是一个小编辑 , 可他已是成都文学与新闻圈的“大佬”级人物 , 与他比起来 , 我是“小萝卜头” 。 在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前 , 我有的是敬仰 , 是崇拜 。 用现在的话说 , 他是我的偶像 , 我是他的粉丝 。 不信的 , 可百度一下 , 跳出来的信息如下:
郑光福 , 1950年11月生 , 四川成都市人 , 汉族 , 大学文化 。 当过回乡知青、面房工人、教师、图书管理员、干部、采访人员等 , 获主任采访人员职称 。 著有《川西风情》《巴蜀留韵》《新闻采写三十年集》等专著 。 2006年为支持局台分设重大改革而提前退休 , 为成都市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副局级退休干部 。 退休后喜欢写诗歌散文 , 多在《西部观察》《锦西文化》《晚霞报》等报刊发表 。
近两年创作的《怀念在大巴山里》《“五九”恋歌》分别在“音乐”中国——2011全国大型音乐展示选拨“活动”中荣获作词银奖 , “2012音乐·中国杯”赛中荣获作词金奖 , 另有50余件新闻类作品获各级各类奖励 。 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 四川散文学会会员 , 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 , 成都市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 , 成都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
光福先生在我的大脑硬盘里刻下的第一印象是:弥勒佛脸、菩萨心肠 , 用通俗点的话说 , 就是“佛面菩萨心”——你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 , 他都是一副弥勒佛般慈祥的笑容 , 无论跟谁谈话 , 无论什么场合 。 他的经典语录是“三些”:“吃些耍些写些”;他的经典口头禅是:“要吹大家吹”;他的经典鼓励语是:好文章是用脚写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