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读书人志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黛玉却把满腹才华用于伤春悲秋】前段时间和朋友讨论读书的意义 , 我说:关于读书的意义 , 古人早已说尽了 , 修齐治平 。 那些把所读之书用于风花雪月甚至伤春悲秋的人 , 其实是把书读歪了 。 正如宝钗所说的“移了性情” 。
本文图片
修齐治平 , 小则修身齐家 , 大则治国平天下 , 无论有没有机会 , 都有发挥才干的舞台 。 所以 , 古代的读书人由此延伸出了更为实用的志向和使命: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 。
读书人的使命: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 , 进则救世 , 退则救民 。
在古代 , 读书是件奢侈的事 , 平常人家很难拥有读书的机会 。 正因为如此 , 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使命便降临到这些拥有更多机会的人身上 。 于是 , 我们便能看到 , 历代都有舍小我为大我的知识分子 , 不遗余力地救世济民 , 比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仲尼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 还有在艰难困苦中写下《伤寒杂病论》福泽后人的张仲景等 。
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是做良相 , “辅国治民” , 为百姓创造一个“盛世无饥馁 , 何须耕织忙”的安乐社会 。 良相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 指的是能够参与政务的所有官员 。 级别不同 , 分工不同 , 但目标是相同的 , 都是“辅国治民” 。 不过 , 并非所有读书人都有机会进入官场 , 于是 , 善于变通的人便找到了济世救民的另一种途径:良医 。
所以 , 真正懂得如何读书的人 , 多多少少都会读一些医书 , 懂一些医理 , 至少在小病小痛以及养生上可以不求人 。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 , 书中提到 ,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 , 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 , 过一时再吃茶 , 方不伤脾胃” , 说明林如海对医理也是有研究的 。
本文图片
书中还两次提到宝钗对医理的研究 , 一次是对宝玉说的 , 一次是对黛玉说的 。
第八回 , 天冷下雪 , 宝玉要喝冷酒 , 宝钗用医理劝他:“宝兄弟 , 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 , 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 , 若热吃下去 , 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 , 便凝结在内 , 以五脏去暖他 , 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
宝玉本来是个不听劝的人 , 但他“听这话有情理 , 便放下冷的 , 命人暖来方饮” 。
还有第四十五回 , 宝钗见黛玉的病总是不好 , 而且“每年间闹一春一夏” , 便根据医理提出了建议:“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 , 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 。 虽说益气补神 , 也不宜太热 。 依我说 , 先以平肝健胃为要 , 肝火一平 , 不能克土 , 胃气无病 , 饮食就可以养人了 。 每日早起 , 拿上等燕窝一两 , 冰糖五钱 , 用银铫子熬出粥来 , 若吃惯了 , 比药还强 , 最是滋阴补气的 。 ”
正是因为宝钗说的合乎情理 , 黛玉不但接受了宝钗送给她的燕窝 , 还因此对宝钗倾吐肺腑之言 , 把宝钗当亲姐姐般依赖 。
本文图片
似乎是为了突出读书人应该重视对医理的研究 , 作者曹雪芹先生还特别塑造了张友士这个人物 。 张友士本是冯紫英“幼时从学的先生” , “学问最渊博的 , 更兼医理极深 , 且能断人的生死” , 可见他是以教书育人为主 , 研究医理为辅 , 也没有打算从事医生这个职业 。 但他却能在适当的时机治病救人 。 如果秦可卿的病不是被一群庸医耽误了 , 他就可能救可卿一命 。
- |“林黛玉体”走红,连怼人都那么俏皮,网友:老INFP了!
- |红楼梦:林黛玉死后,贾母用什么东西为她陪葬?
- |一首凄美的宋词,解开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原型,竟是一位唐朝美人
- 贾宝玉|宝玉挨打后,薛宝钗白天探望,林黛玉晚上探望,两人做法为何不同
- 林黛玉|红楼梦:被小耗子说成是“真香玉”的林黛玉,究竟香在哪里?
- |贾家真实境况,林黛玉最有发言权,三等仆妇让她惊讶到话不敢多说
- 薛宝钗|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之首?细解绛珠仙子的身世,林黛玉出身有疑点
- |心愿文档,志在远方丨人大青年帮你圆梦!
- |林黛玉到底长什么样子?曹雪芹这样描述黛玉的美貌!
- 阿喵爱摸鱼|林黛玉体爆红网络,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不好好说话?丨阿喵爱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