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指稻黍稷麦豆 为什么五谷是稻麦黍菽稷

严格按照最早提出的五谷应该是“麦、黍、稷、稻、豆” , 分别对应的方向是“东、南、中、西、北”,而五谷对应的人体五藏是“肝、心、脾、肺、肾”,对应的味道是“酸、苦、甘、辛、咸” , 对应的色是“青、赤、黄、白、黑” , 分别对应的季节时“春、夏、长夏、秋、冬”等!是不是很有意思?这五谷都是古人从众多谷类中 , 精选出来的五类有代表性的品种 , 然后按其性进得归类,并不是说这五谷里没有出现的就不是谷了,因为太多,不可能一一列出十谷二十谷的,所以“五谷”的字义就引申为谷类的统称,“五谷丰登”也是这么来的,代表着一年每个季节都能有收成!
能古今叫法相同的五谷 , 我就不解释了!就解释一下叫法有变的!“黍”现称小黄米;“稷”称五谷之长,帝王奉为谷神,所以就有了经常听到江山社稷,可想而知,稷的重要性!而对“稷”的说法有很多种,有称“高粱”,有称“粟”,有称“菽”,称作高粱还是比较准的,因为稻没能在中原地区普及时,稷的种植还是合适中原地区的山地平原大规模种植的 , 是主粮的一种!
【五谷指稻黍稷麦豆 为什么五谷是稻麦黍菽稷】关于五谷说到这还没有完,在过剩的情况下,它还是酿酒重要材料,而不同材料酿出的酒,又如何分三六九等呢?在周秦两汉时期,酒的种类非常多,按透明度分:浊酒,清酒,更好的是少清!按食材优劣分:稻米酒为上等,稷米酒为中等,黍米酒为下等;还有按酿造方法分:如九酝,九烝等;还有按使用场合分:事酒,旨酒等;还按功能分,醫酒等等;实在细分太多,在《周礼》中对酒就有非常明确规定与分工了,所以五谷在古代定义是非常严格的,不是乱来的,古人做事的严谨性是值得我们传承!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 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版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 。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梁、大豆、权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
因为梁通粮,这个泛指太广泛,不适合具体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