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初步研究发现 地震波"跑"得慢更易引发海啸

【专家初步研究发现 地震波"跑"得慢更易引发海啸】9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使日本及其周边国家陷入了一场核危机 。不少评论认为,空前强烈的地震并未击垮擅于地震防御的日本,反倒是紧随其后的海啸使局势陷入一片混乱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和港湾机场技术研究所公布的调查结果,在港湾狭窄的女川港,海啸掀起了15米高的巨浪,局部地区浪高可能高达20米 。同时,海啸冲倒了三四层高的混凝土建筑,由此推算海啸产生的冲击力在每平方米50吨以上 。作为海洋地震的一种连锁反应,海啸往往是灾难性后果的最大帮凶,其性格却和地震一样扑朔迷离 。一直从事海啸预警研究的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倪四道昨天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初步研究发现,海底地震是否引发海啸与地震波走了多远、用了多长时间有关 。通常,破裂速率越慢,越可能引发大规模海啸 。人们也许会认为,地震震级越高,海啸规模越大,而事实并非如此 。2006年7月17日 , 印尼爪哇岛西南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 。虽然震级不算太高,却引发了两三米高的海啸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里氏8.5级地震 。尽管震级相当高 , 可事后仅引发了25厘米的小型海啸 。这究竟是为什么?“根据两场地震的破裂长度和持续时间,我们计算出爪哇岛地震的破裂速率只有1公里/秒,而苏门答腊岛地震的破裂速率在2.6公里/秒至2.7公里/秒之间 , 地震波在这两处行进的速度相去甚远 。”倪四道说,这恰好验证了之前的推测,即地震波跑得慢更易引发海啸 。不过,破裂速度是一个关键但非唯一的参考指标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随后引发了10米高海啸,人员伤亡惨重 。那次地震中 ,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着约1300公里的交界处错动了好几米,地震持续时间近500秒,破裂速率约为2.6公里/秒 。这期间 , 地震波跑得并不太慢,可由于破裂长度超过了1000公里,地壳被撕出了一个大口子 , 故而掀起了威力极大的致命海啸 。倪四道估计,此次日本9级地震的破裂长度约为500公里,破裂速率约在1.2公里/秒到2公里/秒之间 。尽管科学家从以往地震的蛛丝马迹中探出了些许海啸的“行动规律” , 但就目前而言,科学上对于地震与海啸发生的关系仍有许多未知数,海啸预警依然面临极大挑战 。倪四道说 , 当地震发生后,能否更快、更准确地测定震级对于海啸预警十分重要 。目前,震级测定主要看地震波振幅,“如果综合考虑振幅和持续时间,测定的震级可能更准 。”他坦言 , 要快速而精确地回答一次地震究竟持续了多长时间并不容易 。“起点的时刻和位置比较容易判断,可地震爆发时的信号实在太强了,以至于掩盖了后面的信号 , 科研人员往往很难找到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