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韬奋书店(ID:slbook1996)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
本文图片
驼铃悠悠 丝路绵延
——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见证的盛唐气象
三彩载乐骆驼俑 , 由一组10件构成 , 即:三彩牵驼胡人俑、三彩骆驼俑、乐师歌伎(7位乐师、1位歌伎) 。 骆驼头部左前方站立着一位牵驼俑 , 该俑高29厘米 , 头戴幞头 , 身着翻领胡服 , 虽然其形象与常见的高鼻深目、络腮胡须的胡人有所区别 , 但身着翻领胡服还是表明了其族别身份 , 与驮载乐伎的骆驼属于一个完整的组合 。 骆驼高48.5厘米 , 长41厘米 , 作引颈嘶鸣状 。 驼背放置驮架为一个平台 , 台面铺方格纹毛毯;驼背上的乐俑均为男性 , 共有7人 , 均高约11.5厘米 , 7位男乐师均头戴幞头 , 身穿圆领袍服或胡服 , 背向围坐 , 手持笙、箫、琵琶、箜篌、笛、拍板、排箫奏乐 , 神情专注、姿态各异;乐师围成的圈中站立一位女俑 , 左手掩于袖中抬至胸前 , 右手后摆 , 微微扬首 , 作歌舞状 。 中间站立的女伎应是一位随着音乐歌唱的歌伎而非舞伎 。 从乐师手持的乐器和乐师的人数规模看 , 属于胡汉混杂的音乐风格 , 应属于唐代宫廷之外 , 在坊肆民间活动的小型乐舞团队 。
三彩载乐骆驼俑属于一级文物 , 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中18件(组)国宝级文物之一 , 2013年 , 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
本文图片
三彩载乐骆驼俑的发现
西安地区1952 年至1959 年间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项目工地集中在古城西安的东部、西部和南部 。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 , 城区内外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密度极大 , 国家基本建设热潮之中不断被发现的古代墓葬及文物等让人目不暇接 。 由于尚处在新中国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起步阶段 , 人力物力缺乏 , 知识技术能力不足 ,不断涌现的考古发现让当时肩负陕西暨西安地区文物遗产保护发掘的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清理工作队暨之后的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工作者既激动不已 , 又举步维艰 。 据统计 , 1952 年至1959 年 , 西安地区共清理发掘遗址和墓葬3055 处 , 其中墓葬有2952 处 。 1955 年2 月 ,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清理工作队并入陕西省文管会 , 出土文物由陕西省博物馆(现西安碑林博物馆)保管 , 这一时期大部分考古发掘相关文字、墓葬形制线图、照片、拓片资料等则保存在陕西省文管会(今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 1991 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 , 除墓志碑石类等文物外 , 其他大部分文物都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 , 1959 年于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载乐骆驼俑等文物亦在其中 。
60 多年前发表的《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对三彩载乐骆驼俑的出土有这样的记述:1959 年6 月下旬 , 西安西郊中堡村发现一座唐墓 。 唐墓墓顶已被挖去了一部分 , 但墓室的大部分器物保存比较完整 。 墓室残存两壁高80 厘米 , 墓中部分器物因受淤泥的冲动而改变了原来位置 。 镇墓兽和天王俑对称放在墓室门内 , 墓室的南部放着一对马俑和一对骆驼俑 , 牵马和牵驼人俑各站立在前 。 而在此前的1957年2月 , 考古人员在西安西郊南何村的唐代鲜于庭诲墓中曾经出土了一件骆驼背上载有5人的三彩载乐骆驼俑 , 这是西安郊区唐代墓葬中首次发现三彩载乐骆驼俑 , 所以受到各方面专家的极大关注 , 出土后不久即被征调到北京供研究 , 之后则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并成为常设展览的重要展品 。 时隔两年 , 同样是在西安西郊 , 中堡村墓葬再一次出土载乐骆驼俑类文物 , 且造型和工艺水平逾前者 , 故而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 , 这件三彩载乐骆驼俑便成为可与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三彩载乐骆驼俑相媲美的明星文物 。 近年来由于丝绸之路研究升温 , 备受赞誉和关注的中堡村出土的载乐骆驼俑和其他多件陶俑随着对外文物交流展览不断走出馆门、国门 , 给中外观众带去了许多穿越时空、回味大唐盛世的想象空间 , 并且展现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长河中的美好画面 。
- |纪录片《与丝路打交道的人》明日开播!大文化大制作!
- |《丝路花雨:诞生》:以出版人的方式致敬经典
- 甘肃|编辑手记 |《丝路花雨:诞生》:以出版人的方式致敬经典
- |海心沙的“丝路金桥”是怎么拼起来的?
- |《丝路文明》丨麦积山石窟:小陇山上的千年佛国
- |《与丝路打交道的人》定档4月20日,记录丝路上的动人故事
- 文章|生活中的小确幸
- 文物|海丝路上“会说话”的文物
- 贾可利|贾可利:悠悠榆钱情
- |宁波校企携手打造中保丝路学院 输出精品文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