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2008年初的那场冰雪 , 似乎仍然没有融化 。
在那段冰冷的日子 , 我带着没有读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 厚厚的两卷本 , 从老家新宁转到东安乘坐火车 , 返回长沙求学的地方 。 绿皮火车 , 晃晃悠悠 , 八个小时后到了长沙火车站 , 我却还沉浸在安多纳德的世界里 。
【|漫笔|阅读,是我愿用一生浇灌的那朵玫瑰】十余年过后 , 也就是去年的七月 , 我没有任何缘由地从书架上找到已经发黄的那套《约翰·克利斯朵夫》 , 步履匆匆 , 从长沙乘坐高铁 , 奔去东安县人民医院看父亲 。 那时的父亲 , 从胰腺癌晚期确诊后 , 已经与病魔抗争两年多了 , 用湘雅二医院负责手术的专家的话说 , 父亲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
忘不了那天 , 母亲回家去处理一些事 , 我接替她守在父亲的病床前 , 待他静静睡去 , 我再次翻开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 读着一段一段似曾相识的文字 。 那些文字曾经触动过我的内心 , 我相信它们依然能带给人些许安宁 。
后来父亲的奇迹终究没能延续多久 , 去年八月父亲带着一份安详 , 去了永恒的天国 。 一直以来 , 父亲是我心灵的支柱 , 也曾是我畅说人生理想的对象 。 记得父亲生病前的一天早上 , 我起床后 , 发现父亲戴着眼镜 , 认真读着我发表在杂志上的万字长文 , 一生务农的他竟读得那么专注 。 那一幕 , 当时只道是寻常 , 如今物是人非 , 已再难如愿了 。
父亲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 我时常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 看着堆积如山的书本数次落泪 , 反问自己读书到底还有多少意义?曾经以书为命 , 如今突感眼前的这些书早成了身外之物 。 多少次紧关着书房门 , 不是为了安静阅读 , 而是不愿让家人看见我流泪的样子 , 我失去了父亲 , 似乎也失去了继续把人生价值倾注于书中的念想 。
正如“再伟大的人也不能独自一人生活 , 离群索居体现不出人生价值” , 何况我等如此渺小的个体 。 约翰·克利斯朵夫如此 , 我们凡夫俗子亦是如此 。
在《超越生命的选择》中 , 萨特说“我在书丛里出生成长 , 大概也将在书丛里寿终正寝” 。 我想说的是 , 浮华尘世中 , 热爱阅读的人 , 始终如是 , 他会如同回到自家的后花园一般 , 重新燃起某种生命的激情 , 这也不仅仅是为自己求一份安乐 。 所以 , 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 也仍然发出了一声有力的呐喊:总有一天 , 我将重生投入新的战斗……
有时猛然跌倒 , 受了伤 , 却也更能看清脚下的路 。
后来我发现 , 以前读的那些福柯、波普尔、霍布斯、哈贝马斯 , 以及大部头的哲学、经济学著作 , 离自己的生活似乎已经很远 。 或许是涉猎依然不深 , 功力不够 , 没有读懂读通 , 而能有一些接地气的“经世致用” , 仅仅是以前写评论 , 引用转化了一些观点 。
尽管我依然以读“深奥的理论著作”为主 , 但后来我慢慢做了一些转变 , 阅读中多了一些人间烟火味 。
当翻开《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 我跟着作者重温了他那段充满爱的日子 , 着实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 作者是一位出版人 , 书中的主人公则是他的患胰腺癌的母亲 。 在母亲患病的日子 , 一场生命中最后的读书会温馨进行着 , 消散了原本令人悲伤的氛围 。 母子以书为媒 , 将一些平时可能不好说出口的话 , 通过交换读书心得的方式 , 表达了出来 , 洒脱而富有人生韵味 。 或者说 , 读书让亲人之间 , 找到了情感的慰藉 。
- 全民阅读|春天最美阅读打卡地!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邀你一起来读书!
- 碎片化阅读|自查!这件值得坚持的事,你拖后腿了没?
- |纸质阅读依然是最深刻的阅读形式
- 小说_文化|三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小说,本本质量有保证,老书虫看了都点赞
- 全民阅读|【广东书香浓】深圳:打造先行示范的全民阅读“深圳样本”
- 重庆图书馆|童话照进现实 重庆图书馆“造梦”助亲子拾得阅读乐趣
- |应城:开放4座“城市书屋” 致力打造 “15分钟阅读文化圈”
- |迎世界读书日石家庄推阅读排行榜 《金庸作品集》成“新宠”
- 考试|2022京东阅读报告:碳中和、元宇宙书籍受欢迎
- 作品集|迎世界读书日石家庄推阅读排行榜 《金庸作品集》成“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