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喧天动地、激情昂扬的锣鼓声响起 , 十几名包着彩色头巾 , 身着黑色服装的少年依次登场 。 他们随着伴奏挥动着竹鞭 , 时而如虎跳翻身 , 单双扫腿;时而如白鹤亮翅 , 矫健敏捷;时而如寒鸦凫水 , 勇猛机智……
紧接着 , 随着锣鼓点和悠扬的琴韵 , 身着彩衫、手执彩绸和竹板的姑娘们 , 拍打着竹板翩翩起舞 , 她们轻移脚步、身姿柔美……
在孟村新县镇王帽圈村广场上 , 这支帽派落子队的表演 , 既充满了浓厚的青春活力与阳刚之气 , 又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
男演员的武场表演铿锵有力、节奏明快 , 如行云流水 。 女演员的文场琴韵悠扬、旋律优美 , 如溪水潺潺 。 整场演出文武场交替 , 配合默契 , 浑然天成 。
本文图片
打鞭
最古老的广场舞
帽派落子这一民间艺术 , 在孟村新县镇王帽圈村已经传承了280余年 。 据说 , 帽派落子出现于清乾隆年间 , 由民间艺人王三乐所创 。
“听老人们说 , 师祖王三乐会武术 , 当年在戏团里是武丑 。 他能拉会唱 , 善于表演 , 可以说是才艺双全 。 ”今年64岁的省级非遗帽派落子代表性传承人王洪涛说 。
大约在1738年左右 , 帽派落子就已经活跃在孟村民间 , 开始只有武场伴奏 。 1808年,第二代传承人王关祥加进了文场伴奏 。 从此 , 帽派落子分为武场、文场表演 。
“与秧歌惯用的扇子不同 , 帽派落子表演时只用四鞭、八板为道具 。 ”王洪涛说 , “过去农闲时 , 村里的男男女女们就聚到一起跑落子 。 这算是我们最古老的广场舞了 。 ”
表演时 , 男性演员基本动作主要来源于武术中的单刀式 , 如虚步捋鞭 。 “‘虚步’是三角形的行进路线 , 老艺人谓之‘三角铆’ , 就是说步伐稳健 , 就像铆在地上一样 。 ”王洪涛说 。 女演员的动作抽板、绕头板、蹬板等也源于传统武术 , 整个舞蹈动作实现了柔美与刚劲的完美结合 。
帽派落子场内演员约30人 。 女演员一般是20人到24人 , 男演员一般是4人到6人 。 人们俗称女演员是“拉花”的 , 男演员是“打鞭”的 , 也称男演员为“丑” 。 女演员服装一般是鲜艳的大红大绿 , 男演员有的是一身黄 , 有的是一身黑 , 打扮得很刚毅 。
场外乐队由8人到9人组成 , 现在基本都是村里喜欢音乐的人们伴奏 。 在王帽圈村 , 无论男女老幼 , 对帽派落子的伴奏音乐“十字梅”“海情歌”“小开门”“十棵树”“十双红绣鞋”“喜梅”等都是张嘴就唱 , 朗朗上口 。 年轻人和小朋友们也是耳濡目染 , 逢年过节高兴之余 , 跑跑落子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本文图片
拉花
以“武落子”著称
王洪涛11岁跟随父亲王书阁学艺 。 那时 , 每天放学以后 , 他就和父亲学习男演员的基本动作、女演员的基本动作 , 以及落子表演当中的演唱曲目 。 王洪涛14岁随队参加了沧州文艺汇演 , 获得了“落子特别奖” 。
王书阁是帽派落子第六代传承人 , 由于跑起落子来动作如行云流水 , 十分飘逸 , 尤其以扮女角擅长 , 所以有了“小白蛇”的艺名 。 解放沧州时 , 王书阁曾在回民支队表演、教习帽派落子 。
“解放战争时 , 父亲才十多岁 。 他落子跑得好 , 曾被外地的落子队‘偷走’了 。 在那边 , 父亲教他们半个多月的落子才被送回来 。 ”王洪涛说 。 如今虽已94岁高龄 , 只要有人找到家来 , 王书阁仍教人家落子动作 。
- |夜读|遵从内心,落子无悔
- 唱腔|评剧故里河北滦南老艺人夫妇靠一口“落子”润养评剧之根
- 百花之王!甜文暗帝亲手喂下落子汤,三年后,他跪在冷宫门口偷抱小粉娃!
- 江天愁#感怀·五律:落子缘无解,书心墨有伤。江天愁似我,相看两苍茫
- 传承人#文旅垦利|黄河口落子第三代传承人宋经伦:只要有学的我就教
- 杜甫|一代棋圣再临诗圣故居,中日韩围棋大师明天落子草堂!
- 艺术|任丘市北辛庄乡牛村“任丘落子”传承人李满书
- 保定学院&民族艺苑 | 花鼓落子舞姿靓 古筝弹拨花样多
- 生活|夜读 |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 邪王|宠文:“喝下落子汤,滚冷宫去”3年后,邪王翻烂冷宫墙偷哄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