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 , 一是作者 , 一是读者 。 对于所得的实益 , 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 , 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 。
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 , 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 , 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 , 知好之者;有读了后 , 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 ”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 , 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 。
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 , 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 , 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 。 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
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 , 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 , 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 。 这跟一见倾心一样 。
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 , 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 , 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 。
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 ,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 。 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 , 相距多年 , 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 , 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 , 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 。
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 , 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 , 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 , 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 。
苏东坡说 , 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 , 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 , 抱着同样的观念 。 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 , 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 , 他由床上跳起 , 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 , 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 , 也叫起来 , 于是两人叫复读 , 读复叫 , 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 。
伊里奥特(GeorgeEliot)说她第一次读到卢骚的作品时 , 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 。 尼采(Nietzsche)对于叔本华(Schopenhauer)也有同样的感觉 , 可是叔本华是一个乖张易怒的老师 , 而尼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弟子 , 所以这个弟子后来反叛老师 , 是很自然的事情 。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 , 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 , 才有益处可言 。 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 , 什么都没有问题了 。 她的高度 , 她的脸孔 , 她的头发的颜色 , 她的声调 , 和她的言笑 , 都是恰到好处的 。
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 , 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 。 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 , 他的趣味 , 他的观念 , 他的思想方法 , 都是恰到好处的 。
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 , 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 , 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 , 毫不费力地消化了 。 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 , 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 , 他自己的声音相貌 , 一颦一笑 , 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 。
这么一来 , 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 , 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 。 过了几年之后 , 这种魔力消失了 , 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 , 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学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 , 而把他们吃掉之后 , 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 。
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 , 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 , 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 。
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 , 他们都可以读 , 一切作家的作品 , 他们都可以读 , 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
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 , 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 。 在中国 , 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 。
- 学人书店|世界读书日将至 走近南京这些“高龄”宝藏书屋
- 世界读书日|书香安顺|市老年大学“阅”见文庙
- 钱少|当当网联合易观发布《国民阅读洞察2022》:收入越高读书越多
- |世界读书日,一起读名著
- 全民阅读|春天最美阅读打卡地!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邀你一起来读书!
- 版权|限量藏品!最近火出圈的数字航天员小姐姐为读书代言啦
- 主题|迎“世界读书日”!市图书馆组织开展多项活动
- 理论|新书|“人间四月读书天”,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 理由|读书破万卷再度翻红,如何成为卷中泥石流?
- 赵建忠|迎接世界读书日 与专家话“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