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4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国家图书馆里的“扫地僧”》的报道 。
直到单位要求进门必扫健康宝 , “80后”顾晓军才不得不开始使用智能手机 。
然而 , 他很快便解锁了智能手机的“妙用”——读书 。
顾晓军之前上下班习惯在地铁上看书 , 现在终于不用在拥挤中遭遇不便与尴尬 。 掏出手机就能轻松阅读 , 他甚至把古希腊语教材也存进了手机 。
聊起这些 , 顾晓军言语间带着兴奋:“说实话 , 在地铁上看书 , 总觉得太显眼 , 现在我也刷手机 , 就跟大家一样了 。 ”
不过 , 顾晓军依然固执地坚持不碰社交软件 , 包括微信 。 “看书和学习都需要长时间的专注 , 微信随时有可能打断你 , 多浪费时间啊 。 生命太有限了 , 经不得这样浪费 。 ”
顾晓军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的一名图书管理员 , 多年来 ,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 , 图书馆的生活始终简单纯粹 , 他得暇能在这安静的一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学了十几种语言 , 读了许多中西方古典文献 , “在自为的环境中任意畅游” 。
本文图片
顾晓军在国图 。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但是还有书籍》纪录片截图
2022年初 ,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播出 , 其中讲述了顾晓军在国图的工作 , 以及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学习故事 。 有人称他为国图“扫地僧” , 寓意具有极高技艺却深藏不露 , 更多人则被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温柔与平和所感染:“好温柔好赤诚的一个爱书人”“完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微微卷曲的头发 , 戴着金属框眼镜 , 和善内敛的眼神 , 地地道道的京腔 , 近日 , 采访人员在国图见到顾晓军 , 他的日常工作普通而琐碎 , 帮读者找需要的书 , 新书上架 , 整理书架 , 解答读者各种提问 , 比如押金怎么缴 , 厕所在哪边 , 哪里有饮用水……但一有空闲 , 他就埋首于那本《游叙弗伦 申辩 克力同 斐多》 , 这是一本希英对照的柏拉图对话集 , 一边是古希腊语原文 , 一边是英语译文 。
这本书是春节后上架的 , “我节后上班看到 , 特别惊喜 , 你知道吗?我觉得这简直是给我准备的新年礼物!”顾晓军有些激动 , “我可以先好好琢磨古希腊语原文 , 再看旁边的英语 , 以此来求证自己的感觉 。 ”
本文图片
顾晓军在学习外语 。
除了这本柏拉图对话集 , 顾晓军的桌上还有一本罗念生、水建馥编写的《古希腊语汉语词典》 , 原本深绿色的封面已被翻得发白 , 还有一本德语小说《荒凉屋》 。 这两本书是顾晓军自己的 。 他拿起那本德语小说对采访人员说:“古希腊语学累了 , 想换换脑子我就看这些书 , 特别享受 。 ”
即使被定位为“换脑子” , 《荒凉屋》的字里行间仍布满他的笔迹 , 那是顾晓军手注的德语或英语注释 。
2003年 , 顾晓军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 , 大学时就喜欢阅读历史文献的他 , 因为保研和考研的失利 , 有过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 后来他干过销售 , “主要是卖旅游路线” , 还在北京奥组委工作过一段时间 。 无论工作多忙多累 , 他都会挤出时间学外语和阅读历史文献 。 他对语言和中西方古典文化的爱从未止息 。
2009年1月 , 顾晓军来到国图 , 这里能接触到各类原典和学习资料 , 也有相对宽松、自在的环境 。 在国图的13年 , 工作之余他学习了十几种语言 。 聊起过去 , 他深有感触地说 , 虽然有过挫折 , 但那些挫折反而成了一种契机 , 成就了自己现在的人生状态 , “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我很满足” 。
- |【世界读书日来了】快来看看这几家图书馆馆长的“私房书单”
- |崇左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让市民阅读不打烊!
- |真·“千馆之城”!深圳这些高颜值图书馆,你去过了吗?
- 推荐人|【世界读书日来了】快来看看这几家图书馆馆长的“私房书单”
- 系列|广州越秀区第100家图书馆开馆,成全市首个“百馆之区”
- 手稿|「江浙首展」大英图书馆·世界像素展来南京了
- 手稿|「江浙首展」大英图书馆·世界像素展来南京了!
- |韩美林创作,国家植物园新LOGO亮相!
- |文化中国 时代榜样|中国艺术名家王建华登上欧洲国家邮票
- |灯塔熄灭:桂冠图书与古龙武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