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杨安平正在勾画 。刘书利 摄
中新网泸州4月22日电 (邹立杨 刘书利 姚茂璇)4月22日 , 走进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苗族刺绣蜡染传统工艺作坊 , “多彩苗乡蜡染染出小康景 , 风情箭竹刺绣修成大有图”两列大字映入眼帘 , 述说着小作坊的“大梦想” 。
工作坊内 , 杨安平正专注地画蜡、染色 。 蓝底白画 , 至简之色 , 却在杨安平手中开出至繁之美 。 杨安平是古蔺县第十一届政协特邀委员、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蜡染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 。 多年来 , 他用热爱担起责任 , 用实际行动传承非遗文化 , 助力经济发展 。
文章图片
进行染色 。刘书利 摄
杨安平从小耳濡目染 , 喜爱苗族文化 , 17岁时在母亲的指点下学得了真传 。 如今 , 蜡染的构图 , 技法的点、涂、勾、画他都运用自如 , 并在叙永县开设了蜡染作坊 。 2020年 , 箭竹苗族乡结合古蔺县扶贫攻坚的优异成果和地域资源特点 , 为更好地挖掘、传承和发展当地苗族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 , 经过多方考察后 , 招引杨安平入驻箭竹苗族乡 。
【文化|四川古蔺非遗传承人的“至简”人生:为乡村铸魂 为振兴助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 杨安平成立了古蔺县箭竹苗族乡苗族刺绣蜡染传统工艺作坊 。 作坊采用“作坊+家庭作坊+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 带动县内就业人数400余人 , 组织非遗培训2期 , 涉培人数达50人 , 培植家庭作坊3个 , 助力2个家庭农户实现年净收入3万元以上 。
文章图片
进行染色 。姚茂璇 摄
箭竹苗族乡团结村村民刘雨珍正在工作室里做着苗族刺绣 , 她是作坊第一期非遗文化培训的学员 , 培训合格后 , 她便留在了作坊工作 。 “我在这儿兼职 , 又可以带孩子 , 每个月还有千把块钱的收入 。 我也很喜欢蜡染和刺绣 , 想把这个文化传承下去 。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 顾家挣钱两不误 , 刘雨珍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
多年来 , 杨安平和团队秉承着“一群人 , 做一件事 , 做一辈子”的精神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 在杨安平看来 , 非遗文化传承不是一蹴而就 , 要在漫漫岁月里保持初心和情怀 。 一笔一划、一针一线 , 都需要专心对待 。
让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 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 为非遗寻找新“活”法 , 是杨安平最热衷的事情 。 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 , 杨安平不断巩固提升蜡染制作的整套技艺 , 做到蜡染、扎染技法融会贯通 , 并将蜡染和刺绣有机结合 , 相得益彰 。
文章图片
精美的作品 。姚茂璇 摄
“下一步 , 我们将在非遗培训上加大力度 , 重点培养非遗传承人 。 要想办法扩大家庭作坊和工作室的市场 , 大力推动研学和非遗文华进校园 。 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欢非遗文化 , 让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 ”杨安平说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 乡村振兴不但要“塑形” , 也要“铸魂” 。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 文化|在被掩埋的古文明里,重建心灵的力量丨名家免费直播课
- 艺术|2022成都?欧洲文化季启幕 为蓉城市民带来一场文化艺术交融的顶级盛宴
- 考古学|文化新观察|接下来这几年,又将探寻哪些“国家宝藏”?
-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人间四月天,轻风托纸鸢
- 区块|给网络作品发“身份证”全国首个专注巴蜀文化的数藏平台上线
- |拥抱世界:提升宋韵文化国际影响力
- |“2022毛里求斯?中国山东文化年”助力中毛建交五十周年
- 文化|14万国风爱好者“扎堆”优酷社区,《与君》剧迷二创3000幅书画
- 文化|迎接世界读书日,王府井书店推出多项活动
- 对外|以书香综艺 打开广西对外文化交流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