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来信照相机镜头的基本知识( 五 )


第二步,预防下次犯错 。
1957年 , Polya教授在其著作《如何解决问题》中提出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熟悉问题、深入理解问题、探索有益的念头、实施解决方案和检查回顾 。
后来在1986年,两名教授对Polya教授的方案做出改进,用来帮助对数学学习有障碍的青少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具体方案为:阅读问题、用自己的话重复问题,用图的形式画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写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然后提出解题方法 , 估算答案,计算答案,检查答案 。
例如把程序优化为:阅读题目,圈出关键词,画示意图来标记已知(包括暗喻)和未知,再用思维导图来列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把问题简化为“已知……,求……” 。然后寻找合适的算法(公式、定理、规则),计算答案,检查答案 。
在寻找合适的算法和检查答案等地方,还可以再细化 。
这么看下来好像很复杂,熟练了之后,有些步骤就是几秒钟的事情 。
在《怎样用不时髦的方法学好初等数学》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这个故事里,结合我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来使用进步本,我获得了一些启发 。
要做到刻意练习有2个关键点 。
1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这一步在进步本的记录里面做了 。
2是要有大量地持续练习,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中写道: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
结合上面学数学的教授的故事,得出利用进步本来复习、刷题的节奏和标准 。
多做题,流利就是题感,就是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已经很熟练了 , 形成条件反射了,这可以解决解题速度的问题 。刷题的价值就在这里 。
而且必须动手练习 。
单纯看一遍、看几遍以为自己会了,重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做不出来 。
如果是题目——必须重做 。
知识性的内容——默写一遍 。
刷的是自己不怎么会、努努力能做出来的,就是跳一跳、够得着 。一直刷自己已经会的题,只是低水平勤奋、感动自己而已 。
心里有地图,这点很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知识体系,要用活页本来做进步本 。会与不会的题目可以动态调整,相类似的错题方便归类 。
在《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 learning Brain》这本书中,作者提出4种方式学习这个世界:联结学习、模仿学习、因果学习和类比学习 。
应用进步本,可以锻炼联结学习能力 。充分联结以前的知识为现有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长期以往,各个知识点就像神经网络一样,融会贯通也会出现 。
这个方法还可以用在其他问题上吗?
你能想起与此相关的问题吗?
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归属于一类?
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验证这类问题?
吴军在《硅谷来信》中这么回答:
知识体系+案例(错题、经典例题)
思维漏洞统计表
击破一个个问题 , 记录下每一个进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 。以小带大,获得对自己的自信 。
北大博士核聚总结的他的进步本可以获得的,我想我的进步本也可以做到 。
小学生开始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大人帮助和引导 。
大人帮忙记录 --> 讨论思考、记录 --> 小孩独立思考、记录 。
循序渐进 。
正如进步本的本意——循序渐进,把握可以把握的点滴 。
以上为我的个人认知,欢迎留言讨论 。
参考:橙汁妈妈(微信号:chengzi20252025)的时间/知识管理2群:椰子婷、盘盘妈、橙汁妈妈等
核聚的进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