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讲究天人合一 , 神形兼备 , 心有万象 , 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 。 "肇自然之性 , 成造化之功 , 或咫尺之间 , 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 , 宛尔目前 , 春夏秋冬尽生于笔下 。 "
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 , 可见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比较高雅而又高级的艺术 。 "外师造化 , 中得心源" 。 画家除了必要地临摹前辈的画作 , 并且老老实实地学习传统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方法 , 以增强和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外 , 对自然物象进行写生进而创作是必要的途径 。 如何对景写意 , 在似与不似之间创作意境 , 却又是一门科学的艺术 。
本文图片
我认为画家的笔墨里渗透的应是他们对人生乃至世间万象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情感表达 , 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或自然物象的束缚 , 在现实的景物中 , 他们寻找的是"冲虚淡远 , 小桥流水 , 宁静逸趣 , "却又似虚似幻的世外桃源 , 或追求的是"禅噪林越静 , 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的空灵意境;又或者表现"大开大合 , 气势恢宏 , 大气磅礴 , 崇山峻岭 , 云动灵生"的讲求气势的画面 。 但不管采用何种表现方法 , 达到何种艺术效果 , 都是艺术家对自然界物象的一种理解与对环境的艺术再造 , 都是对自然界"美"的艺术诠释和意境追求 。 面对大自然的万千气象 , 艺术家笔下所表现的并不单单局限于它的一山一石 , 一草一木 , 一花一鸟 , 更不是将自然景物简单照搬复制 , 而是在眼花缭乱的大自然景物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意境 , 以笔传意 , 以意抒怀 , 寄托自己的情思;在笔墨运用上达到随心所欲 , 收放自如;在合理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对立的同时 , 又机智地将矛盾有效地统一起来 , 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对"美"的艺术落脚点 , 完成对"美"的艺术追求与经营 。
【罗树辉|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论画以形似 , 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 , 定知非诗人" 。 意即说:谈论画时 , 一味以其画如何形似而自诩 , 其见解与儿童小孩的见解一样 , 只能与小儿为邻;作诗的时候 , 只以实写实 , 无思想深度 , 无想象空间 , 无意境 , 则写出来的诗淡而无味 , 亦肯定不是一位好诗人 。 此诗直接反映出苏东坡不求形似但求意境的绘画理念 。
本文图片
其实晋唐以后乃至宋代 , 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 , 世人更注重情感的表现 , 在强调画家的气质、禀赋、修养、游历等诸方面的重要性的同时 , 在写实的基础上更重视写意 , 力求探索富有新意的表现形式与方法 。 近代书画大家更是不乏对物象写意的高论 。 如画坛泰斗齐白石曾经说过:作画时要变有法为无法 , 使之达到似与不似之间 。 又云:学我者生 , 似我者死 。 黄宾虹大师更直接指出;"绝似物象者 , 此欺世盗名之画;绝不似物象者 , 往往托名写意 , 鱼目混珠 , 也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 , 此乃真画 。 "
似乎这是景物现象的本来面目 , 是物象的固有表现形式;似与不似之间 , 这是艺术家对物象理解以后的艺术升华 , 是一种理念的东西 , 它是无形的且不可捉摸的 , 是更高的艺术效果 。 甚至是艺术家们毕生精力而追求的境界 。
- 字画|办公室适合挂什么字画 经典山水画为公司撑足气场
- 学子|赏翠华山水如诗如画 看西安翻译学院学子热舞青春
- 山水|书画艺术名家杨树玉书画展前言
- |“辉映云山——申世辉山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峰峦浑厚、巧夺天工的山水,真是灵气逼人!
- 翡翠|如果你没有时间,去观赏自然界中的美好,那么就欣赏山水牌翡翠
- |山水畫丨簡 介
- |哪种风格好看,看看他们的山水画
- 文源|祁阳·海报丨山水美 文源深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 |天津画家申世辉大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百幅力作呈现山水画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