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英达追忆黄蜀芹:她一生保持文人优雅,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

据上海电影家协会、上影集团消息 , 4月21日 , 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黄蜀芹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 , 享年83岁 。 在黄蜀芹生前诸多影视作品中 , 电视剧《围城》被称为中国当代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 4月23日 , 在《围城》中饰演赵辛楣的英达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专访时回忆 , 黄蜀芹是名副其实的“文人导演” ,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 , 都始终保持文人的温文尔雅 。 同时 , 黄蜀芹也是他最重要的“伯乐” , 重拍《围城》也成为英达一直以来的志向 。 “我后来又拍过很多黄导的戏 。 只要一叫我 , 甭管多忙我都必须去 。 因为她是第一个发掘我的导演 , 没有黄蜀芹 , 英达的今天不会是这样的 。 ”
因为|英达追忆黄蜀芹:她一生保持文人优雅,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
文章图片

《围城》拍摄现场 。 左一为导演黄蜀芹 , 左三为英达 。
1987年 , 刚从美国毕业的英达在谢晋导演的电影《最后的贵族》中出演了周大庆一角 , 并担任了副导演 。 这是英达参演的第一部电影 , 戏份并不多 。 该片在上影厂提前放映时 , 同样曾给谢晋当过副导演的黄蜀芹也在现场 。 当时她正在筹备电视剧《围城》 。 机缘巧合 , 影片中周大庆与李彤(潘虹饰演)的一段表演正是从小说《围城》中“借鉴”过来的 。 英达说 , “因为那时候还没什么人看过《围城》 , 拍摄时为了准确地表现人物 , 我就建议用了一段 。 ”彼时 , 没有人认识英达是谁 , 但黄蜀芹一眼就看中了他 , 并邀请他饰演《围城》中重要的角色之一赵辛楣 。
英达对黄蜀芹的第一印象是“一点也不像导演” 。 在英达的认知中 , 导演在现场需要“指挥千军万马” , 不喊、不凶 , 根本镇不住 。 而黄蜀芹是他唯一见过的 , 从不会在现场大喊 , 永远都是那么温柔、细致的导演 。
英达回忆 , 《围城》的拍摄过程十分艰难 , 中间有很多次演员都焦急的不行 。 但他从没有在黄蜀芹嘴里听过一句气话——“这个倒霉蛋”已经是她所有语言中最“狠”的了 。 “后来我当导演拍戏的时候 , 每次要失控或者急得不得了 , 我都会想起黄导怎么能在任何状况下都保持这样一种文人心态 。 这是我需要学习的 。 ”
不仅如此 , 在黄蜀芹身上 , 英达也看到了一位女导演、一位文人导演的头脑与本事 。 黄蜀芹的父亲是戏剧泰斗黄佐临 。 在中国话剧界素有“北焦南黄”之称 , 焦为焦菊隐 , 黄便是黄佐临 。 但直到很多年后 , 英达才知道这件事 。 “她一点都没有想要靠父母、前辈的名气或者影响力 。 她就是从副导演、从做文学资料这些最基本的工作 , 一点点到后来自己开始拍片子 。 ”
英达回忆 , 当年他听说要把《围城》改编为电视剧 , 觉得一点也不靠谱 。 因为《围城》的情节很多都是文人戏与小情趣 , 多数精彩的部分都是钱钟书在小说中应用的比喻 。 也因此 , 很多人将《围城》称为“比喻之城” 。 那这些在剧里怎么直观展现?在黄蜀芹看来 , 这些都不能浪费 , 于是邀请配音艺术家毕克担任旁白 , 保留了原著原话 , 最终成为该剧画龙点睛之笔 。“在那么一个时代 , 只拍了10集的电视剧 , 居然成为经典 , 这不能不佩服 。 她的功力很高 , 但不见得都是高在手上、高在现场 , 而是头脑 , 是在大量案头工作和耳濡目染的文人气质本身所带出来的 。 ”
前些年 , 黄蜀芹来北京和英达一起吃饭 , 提到自己想要拍杨绛的另外两个话剧 , 说是《围城》的续集 。 后来这件事没成型 , 这也是英达与黄蜀芹最后一次见面 。 黄蜀芹生病后 , 很多年都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 。 在英达看来 , 就像古人曾说:“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 没有人能阻止生老病死的来临 , 但却可以优雅面对 。 这也是黄蜀芹导演一生都保持的态度 。 “如果你把黄蜀芹导演形容成气吞山河的伟大 , 她不是那样的 。 她做什么事都是温文尔雅 , 而且只靠自己的本事 。 现在一提到导演就是发号施令 , 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黄蜀芹这样的导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