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

拥有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 , 为何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积水状况?其实故宫里蕴藏了古人智慧 , 除了利用地势高低 , 他们还搭配了精密的排水系统 , 让偌大的故宫遇到暴雨时 , 都能够迅速地排出雨水 , 不致淹水 。 这种宛如黑科技的排水系统 , 让现代人看了都感到非常佩服 。
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
本文图片

【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陈易曾对积水做出定义:直径超过50米 , 半小时之内没有排完 , 就称为积水 。 关于积水另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概念:大型城市遭遇20年一遇的暴雨时 , 如果24小时之内没有排干净 , 也等同积水 。
陈易表示 , 这两种形式的积水 , 在600年之间确实没有在故宫发生过 。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京城曾经出现过连续20日的大雨,长安街道都出现了多处积水 。 即使如此 , 故宫依然安然无恙 。
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
本文图片

到底为什么故宫都不会积水呢?古人为了不让北京故宫发生淹水问题 , 设计一套精密的排水系统 , 让地面排水量大过降水量 , 紫禁城的排水拥有明暗两套系统 。 明排水是指通过铺地做出泛水 , 通过各种的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则是指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入河里 , 而这条河正是内外金水河 。
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
本文图片

当民众站立在太和殿前面的广场时 , 能发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坐落在玉石底座上 , 而这个分为三层的玉石底座约高达7公尺 , 每一层四周均刻有龙头的雕刻 。 换句话说 , 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拥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 , 瞬间就能够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 , 并且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 。 这一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 , 可以让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无碍地排出 。
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
本文图片

每当下起大雨时 , 这些龙头雕刻就会喷出水 , 飞檐流水宛如瀑布 , 这些龙头总共多达1142个 , 但其实龙头就是指排水孔 , 只是古人不仅懂排水 , 也重视美观 , 故将排水孔设计为龙头样貌 , 排水时能形成“龙吐水”的美景 , 画面壮观 。 至于排出的这些雨水 , 会再流入紫禁城太和门前那一条东西流向的“内金水河” 。
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
本文图片

不只如此 , 古人更在故宫外设置了3条防线河渠 , 第一道是“明内城护城河、大明濠及太平湖” , 第二道是“西苑太液池及后海” , 最后一道是“外金水河和故宫的筒子河” , 亦即为所谓的护城河 , 这些河渠平日用于提供城市供水 , 但凡遭遇暴雨 , 排水功用立即生效 , 故宫外围就不会出现大量雨水与山洪流入宫廷内 。
北京故宫|600年历史的北京故宫,为何从来都没有积水?背后隐藏了古人智慧
本文图片

而故宫内的雨水最终都将会通过干线与支线的排水渠道 , 流入到内金水河中 , 再沿着河渠至东华门南边的水闸流出来 , 跟外金水河汇合 , 再者 , 古人不只设置了精密的排水系统 , 还依照故宫北依燕山、东临渤海的地势来规划 。 北京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 , 因此北京水系是东南向 , 古人充足地利用了这一特点 , 将故宫内的水系设计成北高南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