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末路的大明内阁,阁老们究竟是真宰相,还是皇帝的背锅侠?

|走向末路的大明内阁,阁老们究竟是真宰相,还是皇帝的背锅侠?
本文图片
明朝阁臣
内阁是明朝政治制度的一项发明 , 它是官员眼中的权力巅峰 , 但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背锅侠 , 在国家军政出现重大问题时 , 内阁就成为众矢之的 。 内阁这一奇特的“招黑体质” , 还要从明末两起弹劾案说起 。
一、外患与内阁
1630年 , 毁誉参半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参“通敌女真” , 随即被崇祯皇帝处死 。 次年 , 内阁首辅韩爌与内阁大臣钱龙锡因袁崇焕案先后被贬谪与发配至定海卫戍边 。
1638年 , 名将卢象升在抗击清军的过程中战死 , 同年 , 内阁大臣杨嗣昌遭到朝中御史群体的严厉弹劾 。
这两件事情的性质其实非常接近 , 都是在外作战的将领战败或死亡 , 而朝中拥有核心大权的内阁大臣因此获罪 。 那么为何战场上将领的命运会与内阁大臣紧密相关呢?内阁在晚明的历史中到底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走向末路的大明内阁,阁老们究竟是真宰相,还是皇帝的背锅侠?】|走向末路的大明内阁,阁老们究竟是真宰相,还是皇帝的背锅侠?
本文图片
影视剧中的杨嗣昌
袁崇焕之死与他对另一名将毛文龙“先斩后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 正因为如此 , 袁崇焕被扣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 , 而钱龙锡也正因袁崇焕“通敌案”而获罪 。 为什么皇帝会认为远在关外的袁崇焕 , 会与朝内的内阁大臣钱龙锡有牵连呢?有人可能会说 , 钱龙锡和袁崇焕就是否杀掉毛文龙一事有过书信商讨 , 这是钱龙锡不忠的铁证 。 但就钱龙锡主动上呈的书信内容来看 , 钱龙锡始终没有表达出对袁崇焕想法的赞同 , 反而还有“慎重处置”的话语 。
|走向末路的大明内阁,阁老们究竟是真宰相,还是皇帝的背锅侠?
本文图片
影视剧中的袁崇焕
我们再来看“揭发”钱龙锡案件的两位御史 , 高捷与史范 , 这俩人是天启年间的“阉党”一派成员 。 作为崇祯登基时任命的内阁六大臣之一 , 钱龙锡对高、史二人十分反感 , 并将其革职不用 。 此时二人被重新起用 , 自然想趁机扳倒当年“打击”他们的钱龙锡 。 现在的崇祯已经不是刚刚即位的崇祯了 , 他对史、高二人的弹劾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 原因也很简单 , 要打击袁崇焕 , 就不可能只打击他一个人 , 但凡与他有牵连的 , 无论清白与否 , 都要遭到皇权的打压 , 这是帝王心术 , 也是政治手段 。 在这种情况下 , 钱龙锡 , 包括时任内阁首辅韩爌 , 接连被弹劾下马 , 也就不奇怪了 。
|走向末路的大明内阁,阁老们究竟是真宰相,还是皇帝的背锅侠?
本文图片
影视剧中的崇祯
二、内忧与内阁
现在再来看7年之后的另一桩内阁大臣被弹劾案 , 有意思的是 , 这次弹劾依旧与朝政无关 , 而与战争有关 。 1638年6月 , 兵部尚书杨嗣昌入阁办公 , 但仍旧掌管兵部事务 , 也就是说 ,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 , 杨嗣昌既可以作为兵部尚书提出策略 , 同时又可以凭内阁大臣的身份批准他自己的策略 , 在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下 , 大明内阁再度出现权力集中与“和谐”的状态 。
而时任宣大总督卢象升虽为掌兵大将 , 但却受制于杨嗣昌之手 。 如果说两人关系较好 , 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明军的作战能力 , 但问题就在于卢象升与杨嗣昌关系十分恶劣 , 二人就对清政策存在严重分歧 , 这也部分导致卢象升在战场上节节失利 , 并最终战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