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现实题材家庭剧的“真实感”创作边界何在?( 三 )


并非只有惨能表现烟火气 , 文艺作品对现实的观照可以用各种情绪来表达 , 只不过在“悲剧比喜剧更有表现力”的原理之下 , 压抑的故事总能令人印象更深 , 也更容易获得话题 , 这或许也是“流量年代”大家愿意表现压抑与焦虑的更重要的原因 。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如何恰当平衡?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艺术真实往往是生活真实的凝炼与浓缩 。 影视剧中表现的社会现象 , 往往将大社会风云凝炼到小家庭炎凉 , 以个例生命代表大群体特征 。 把发生在各种人身上的事情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 这本是引发大众共情的一种创作手法 , 但将太多故事放之一人身上 , 就会因超拔而违背真实 , 反而让人跳戏而难以接受 。
《小敏家》中 , 两个家庭的老中青三代人都要在戏剧冲突的作用下结合到一起 , 用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群体代表 。 但是过度巧合的戏剧推动力 , 就让这两个家庭的多重亲密关系很难令观众信服 。
现实|现实题材家庭剧的“真实感”创作边界何在?
文章图片

《人世间》里 , 周秉坤的前半生已经足够悲惨 , 到中年还要经历丧母、丧子、丧友之痛 。 剧中主要人物在几集之内的接连下线 , 让整部剧的气质充满悲伤 , 也成了观众的“眼泪收割机” 。 可是凄然的戏剧安排节奏太密 , 观众缓不上情绪 , 如此频繁的祸不单行也并不易在生活中出现 , 容易造成观众情绪与剧情的脱节 。
艺术创作的根本要义就在于对现实的观照与刻画 , 既要让观众看到挣扎的自己 , 也能看到生活的希望 。 以凝炼的方式展现生活的苦难 , 纪录式地表达现实的困苦 , 这已是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目的之一 , 但更重要的是 , 要为苦难中的人们找到能够坚强的生活动力 。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首制协创作规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京盛在谈到现实题材创作时曾提出了他总结的经验之谈:“在现实题材创作中 , 坚持不回避现实矛盾 , 不回避人生困顿;同时不质疑人性当中的美好和社会生活中温暖和同情的力量;亦不放弃个人努力 。 ”
的确 , 当现实题材作品满足这三个创作层次 , 便具有了现实的烟火 , 带给人宽慰 , 也不至于落入“制造焦虑”之窠臼 。 而把握“真实感”的创作尺度也将一直成为值得创作者的思考、并不断用实践探索的深刻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