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34种病害折磨 "国宝"千手观音今起整容

【受34种病害折磨 "国宝"千手观音今起整容】今日上午10时,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国宝”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 , 将在大足宝顶山石刻现场举行启动仪式,也标志着2011年“国际古迹遗迹日”中国区活动拉开大幕 。今日上午,总投资3亿元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奠基仪式也将举行 。预计两年后建成,将成为新景点 。该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约28500平方米 。千手观音害病34种据专家首次披露,专家组按照国际标准,综合应用了很多现代科技手段对病因和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估,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X光探伤技术、红外线成像技术、地质综合勘查技术等,完成了千手观音造像的现状调查 。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千手观音现存手臂数量为830只 , 其中手有817只 , 臂有13只,残手有283只,占总数的34%;现存法器272件 。石质表面病害面积约15.01平方米、残缺440处、断裂90厘米 , 共9种病害;彩绘病害面积28.96平方米 , 共14种病害;金箔病害面积130.62平方米,共11种病害 。根据最新评估结果显示:千手观音石质、金箔和彩绘病害面积分别占千手观音展开总面积的5.56% , 66.84%,40.92% 。专家说 , 这次史无前例的调查,大幅度突破了不可移动文物传统调查的精确度,病害面积调查精度最高可达1平方毫米 。该调查是抢救性保护工程开展的关键,为后期制定技术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组专家队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一系列前期研究工作 。经分析,环境中干湿交替和酸雨作用是其严重病害的主要成因 。一根根指头找方案担任修复工作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詹长发披露:从去年9月开始进入实质性中期修复试验的两个小面,已基本修复了数十只手 。这两个小面各有大约1平方米,分别位于造像左中、右上部 。詹长发说 , 这样选择主要是不影响修复期间游客的观赏 。采访人员现场看到 , 两个面都与周围尚未修复的千手观音色彩、光泽迥然不同 , 手上的金箔看上去非常细腻,金光灿灿 。昨天下午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人说,3年多来 , 对千手观音修复前期工作做了很多次试验和材料对比 , 是从一根根手指头对比,从中找出科学性的方案来 。他说,千手观音的修复重在恢复历史辉煌,让游客看到承载着原来历史信息的造像 。詹长发说,千手观音修复的难度主要在于国内外无先例 , 各种病害交织构成造像大面积的病害,需要用非常谨慎的态度去对待 。千手观音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雕凿于南宋中后期 。该龛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近千只手、眼,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 。论其规模之大 , 手眼数量之多,工艺之复杂,艺术造诣之高,影响力广泛,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2008年5月21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调研大足千手观音造像的保护工作时指出:千手观音造像病害复杂、保护难度很大,国内外尚无类似成功的先例,要把千手观音造像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列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 。当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保护工程立项 。7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北大、清华、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共同组成项目组 , 开始前期勘察研究工作 。纵深>重现辉煌需11道工序昨天,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文物保护部负责人透露说,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修复方案,千手观音造像的修复要经过11个流程才能完成 。①修复前全面拍照、摄像,把现有信息保存下来 。②除尘 。专家将用洗耳球、小棉签、小型吸尘器、手术刀等工具,对造像全面除尘 。③揭取金箔 。千手观音造像上的金箔病害面积最大,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环境影响导致大面积金箔起翘、开裂、表面金颗粒脱落等 。需要把受病害影响的金箔小心翼翼地揭取下来 。④金箔处理 。正在实验室清理金箔的技术人员宗树说 , 这些金箔有的好几层(过去新贴金箔时,是在原有金箔上直接贴上去),有的折断、弯曲、起翘了,需要用纯净水轻轻喷洒在金箔上 , 使其湿润,然后用小棉签粘去灰尘、污垢,一小块金箔往往需要粘很多次 , 花10多分钟,直到小棉签上不再有黑色污垢为止 。再用蒸汽熨斗熨平金箔,放入玻璃板中压平后 , 才能回贴上去 。揭取下来的金箔只能回贴40%—50%,其余要用新金箔 。⑤对风化的岩石加固 。用专业的化学材料,采用注射器注入到风化的岩石内,进行渗透性加固 。专家打比方说,加固就像注入“强力剂”一样,来增强抵抗力 。⑥补形 。对造像缺损的部位进行原貌补形 , 其前提条件是缺损部位必须有原始依据 。比如一个造像的手指头断了,但没有相关原始资料,就不能“断肢再植”,只能保持现状 。⑦彩绘修复 。⑧用大漆涂抹然后打磨 。⑨贴金箔 。⑩修饰 。在造像贴金箔的表面做一层封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