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一款软件的成本,免费开源软件推荐( 八 )


刘澎则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对待开源的保护策略,对待开源软件不能完全采取保护策略 , 如果把开源软件当作温室里的花朵 , 开源软件就永远也长不大 。我们应该正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千年过去以后,人人喊打的老鼠繁殖得比主宰这个世界的人类还要多,而人们视之为保护动物的老虎却进了动物保护园 。目前开源社区在经济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中软、红旗、共创等开源软件企业自身经营也很困难,因此不可能指望他们资助开源社区 。同时,国家的资金也应该只用来支持那些踏踏实实搞开源研究的人,而不应落入打着开源的幌子却在为自己谋私利的人手中 。
事实上,影响开源发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内软件的有效需求不足 。在凯恩斯看来,当企业找不到出路时,政府就应出面采取一些诸如启动公共工程建设之类的措施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与此同理,政府也应该考虑在同等条件下,政府可以将采购需要更多地向国产软件(特别是开源软件)倾斜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介绍说:“国内目前急需安全等级达到A级的操作系统,在国内开发不出A级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只好采用国外的产品,而在许多机要部门,这是一个隐患 。正因为如此,国家正在下大力气开发A级操作系统,许多从事开源软件研发的机构找到我,要求得到一个机会 。这实际上就是需求促进开源发展的一个例子 。”
由此看来,在目前的情况下,开源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而政府支持成为开源发展的灵丹妙药的前提,一是不能用包办代替的方法把开源管死 , 二是要在宏观层面结合开源发展的需求提供适时的政策帮助 。
开源与产业
提起开源的发展,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开源与产业的关系问题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发展开源软件可以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而反过来,实现开源成果的产业化以后,又可以解决开源的商业模式问题,使得开源软件更好地向前发展 。从这个角度说 , 开源与产业是一种互济的关系 。
对开源与产业的关系,洪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中国西部,人们由于吃不饱饭就想到了挖山,其结果是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人们因此而变得越发贫困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政策反过来了,政府开始鼓励人们种树、种草 , 并给予一定的补助 。这样一来,生存环境改善了,就业机会也增加了 , 形成了一个好的循环 , 人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过 。洪峰感叹,同样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应用在开源的发展上呢?
倪光南院士指出:“政府原来的做法是支持五、六种 Linux,这样每家得到的支持力度又都不够 。现在政府改为制订 Linux 标准,去引导在 Linux 上的开发,目前我国制订的中文 Linux 标准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Linux 社区和跨国公司的关注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不同厂商间的竞争与合作,而标准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 政府在其中的用意,完全可以通过信息产业部苟仲文副部长的一番话表现出来:“从以往看来,政府扶持企业,往往达不到政府所需的科研技术开发效果 。即使达到了,又会形成新的垄断 , 企业往往不愿将研究成果与别的企业分享,最终还是达不到政府想通过个别企业来推动某技术产品在产业界形成主流产品的良好愿望 。所以,我们政府在 Linux 这件事上,将转向支持基础的、开放的、公共的、服务的能力建设之上,而不是光支持某些企业公司的发展,依靠他们来走这条路 。”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倪光南先生就提出了国内 IT 业“无芯无魂”的问题,当时,倪光南先生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 。而在此之后,我们为了弥补操作系统的问题 , 走了一条封闭开发之路 。试想如果当时我们就采用开源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今日IT业的格局已不是这个样子了 。从这一问题上,我们不难发现开源在整个IT产业中所起的作用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