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健康无恙 , 我的右腿要是并没使我不能动弹……我肯定不会产生写小说的念头” 。 这是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走上文坛的肇始 。 疾患能改变生活风格和感知方式 。 普鲁斯特、麦卡勒斯、桑塔格皆如此 。 这是“限制”带来的逼迫——头脑与观察要持续敏锐 , 生命能量要替代释放 。 莫拉维亚被骨结核折腾了近十年 , 青少年的他基本在卧床治疗中度过 。 这并不影响20世纪意大利文坛旗手的诞生 。 他有大把时光“接盘”前辈文豪的遗产 , 有足够耐心学习各种语言 。 疗养 , 总能给作家闲暇 , 去体验一种漫长 , 就像《追寻逝去的时光》抑或《魔山》 。
文章图片
意大利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1990)
【意识流|莫拉维亚:心理分析与道德观察】早在16岁那年 , 莫拉维亚就开始酝酿小说《冷漠的人》 , 21岁写成 。 出道即巅峰 , 往往有后劲不足的隐忧 , 莫拉维亚却用高峰迭起 , 证明了创作的持久力 。 《罗马女人》《同流者》《鄙视》 , 几乎每部作品都是影视改编的经典 。 究其原因 , 在于他走出自己的路 , 既不同于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和现代主义意识流 , 也不同于泛滥的新写实 。 他将心理分析的深度 , 建立于世情风俗、社会积弊与时代症候之上 , 如同亨利·詹姆斯配上半个梅里美 。
在我看来 , 莫拉维亚扮演了一个重要链环 。 他上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小说优势 , 将其置于社会问题小说的地基上 , 开启存在主义文学的先声 。 《局外人》的冷漠疏离 , 《恶心》对外部世界的抗拒 , 在莫拉维亚那里早见开端 。 加缪对他的推崇 , 更像致敬:“我们的意大利朋友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 , 体现出一种豁达 , 一种由衷的热情 , 一种鲜明的朴实 , 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中所略微缺乏的 。 ”
小说气压与氛围大师
莫拉维亚善于营造小说气压 , 如高压的控制与低压的涡旋 。 它造就氛围情绪先于事件冲突的总体风貌 。 《鄙视》写一对夫妻在情感认知上的矛盾 , 相当抽象隐在 。 里卡尔多认为妻子埃米丽亚不再爱自己 。 妻子一开始予以否认 , 最终直言她鄙视丈夫 , 但不说理由 。 这是指认与举证的冲突 。 如果借用“谁主张 , 谁举证”的法学原则 , 小说就是无解的 。 它引发文学信念的问题 , 即感受和语言 , 哪个才具首要性 , 我们应相信什么?其本质是对叙事可靠性的怀疑 。
文章图片
《鄙视》 莫拉维亚 著
丈夫既不能证实、又不可证伪的部分 , 正是小说核心 。 它恰好对应妻子的冷漠 ,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 小说的走向形态靠推论假设推动 , 直到尾声才抛出鄙视的可能原由:妻子认为丈夫为了工作 , 有意向制片人献出自己——即使她当面出轨 , 也没有引发丈夫的反应 。 这种知识分子一无所用的自尊 , 神经衰弱的犹疑 , 反复摇摆的软弱 , 都可归纳为“不像男人” 。 妻子的这句论断 , 完全摧毁了丈夫的推演狡计 , 猜测辩解 。
这个故事有何可写?它很容易陷于“七年之痒”的肤浅俗滥中 。 但作家却意在分析情感蚕食内耗的进程 。 小说文本就是在寻找、理解婚姻症候 。 无解的死结 , 只能靠情绪弥漫表达无声对抗 。 它依赖双重叙事 , 表现为对照与共时 。 唯有将两种生活并置 , 才能比对、勘察前后的身体意识和言语反应的变化 。 其功能是以过往的表象 , 参与现时感受 , 理解生活的此刻 。 而现实通常只会给人一种扁平的当下 。 丈夫对照过往柔情蜜意 , 才能体会情感的荒漠化与衰退感 。 它不经意就拼合了故事的正与反:相爱与鄙视 , 真实与做作 , 本色与虚假 。
- 艺术展|拼缝故事——巴拿马莫拉艺术展重庆开展
- 绘画|塞尔维亚绘画:与好画的差距,就是与光线的距离!
- 木雕|伊莱莎·莫拉莱斯——浓墨重彩的木雕艺术大师
- |意识流超载的自画像:在晦涩且怪诞的现实边缘,他只需要一支铅笔
- 庆祝活动@玻利维亚政府计划重启奥鲁罗狂欢节庆祝活动
- 油画!法国纳比派代表画家-维亚?尔·爱德华油画
- 奥利维亚·坎普|人美画更美,这位“左撇子”美女的巨幅素描画作,没人不服气
- 塞尔维亚$塞尔维亚首都举行灯展庆祝中国年
- 玻利维亚@当刽子手知道自己要杀的人是格瓦拉后,他喝了点酒壮胆
- 意识流@作者笔下的意识流,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他声不成声,调不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