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小众冷门如何发光发热?《文学的日常》第二季这样做……( 二 )


文章图片

文学中可见众生天地 , 而在纪实影像中可见文学与众生的天地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中 , 伴随漫游而徐徐展开的 , 是文学日常中四溢的人间烟火 。 比如 , 刘亮程行走于村庄与村庄间 , 休憩的牧人、牧羊的犬只短暂经停于他的旅程;又如 , 于坚在菜市场朗读时 , 旁边的老汉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双雪涛在很小的胡同里朗读 , 背后有人拿着台球杆不停走动……
让作者在生活的日常里朗读 , 也就是让文学回到了它的来处 。从日常说起 , 这是节目组的创作理念 , 也是其创作上的某种“必然” 。
▍一灯破暗 , 温暖徐来 , 让文学照亮日常
文学通于形 , 通于情 , 也通于智 。 因而文学中见众生天地 , 却不止于众生天地 , 也因此让文学照亮日常成为了可能 , 就如“一灯能破千年暗 , 一智能灭万年愚” 。
节目从日常出发 , 于烟火着手 , 通过个体的发现与感悟 , 击中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 , 从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 “在被文学照亮的日常里 , 触摸人心柔软的角落 , 推动大众文化的发展 , 探索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 同时 , 我们也希望观众能从中得到文学的滋养 , 唤醒对文学的热爱 。 ”王圣志如是形容他的“野心” 。
漫游|小众冷门如何发光发热?《文学的日常》第二季这样做……
文章图片

文学背后是人 , 被文学照亮 , 是一个被作家徐徐温暖的过程 。
【漫游|小众冷门如何发光发热?《文学的日常》第二季这样做……】第一期中 , 作为万物之一的刘亮程 , 兴致勃勃地跟万物沟通 。 行走于草场戈壁 , 路遇牧羊犬、野骆驼、驴子、蜥蜴等生灵 , 他都要停下和它们打个招呼 。 当他说“蜘蛛网是一个蜘蛛的家”时 , 观众窥见的不只是他的柔软悲悯 , 更有众生平等、物我一体的哲学思想 。
刘亮程安于村庄 , 着迷于时间 , 探寻灵魂的去处 。 他至深至切的体悟、求本求真的思想 , 伴随漫游而流淌发光 , 照抵观众心间 。
这样的光芒也照亮了王圣志 。 创作是该为了多数人还是为了少数人?当李修文斩钉截铁地说他一定是为少数人写作的 , 王圣志豁然开朗 。“当你确定了自己为少数人写作 , 意味着你认识了自己的有限 , 也就是洼地和天花板各在何处 , 由此主动回到自己熟悉的创作根据地去深耕 , 反而能创作出更打动人的东西 。 ”他说 。
漫游|小众冷门如何发光发热?《文学的日常》第二季这样做……
文章图片

光因为通透而照亮 , 节目先要开启从日常生活进入作家精神世界的通道 。 这并非易事 , 王圣志在每一位作家身上都下了笨功夫 。 拍摄前 , 王圣志看完每一位作家几乎所有的代表作、评论文章、回忆散文 , 慢慢建立起他们的文学形象 , 这样拍摄时他就有了参照 , 也更加自如 。 “双雪涛漫不经心地唱起伍佰的《挪威的森林》 , 我能立刻联想起他小说中的艳粉街 , 由此继续我们的话题 。 你看 , 笨功夫就在这时候起作用了 。 ”王圣志说 。
从进入作家的精神世界到将之导归为受众的心灵给养也非易事 。 每一个作家都是不同的风景 , 细节处处有深意 。 除了漫游与即兴给人惊喜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还通过舒徐和缓的节奏以及诗意抒情的画面 , 为观众留下了充足的与之心灵交融、精神往来的气口 。
漫游|小众冷门如何发光发热?《文学的日常》第二季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