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八大个门派代表人物 历史上的盗墓

中国历史悠久 。中国人自古信奉“入土为安”,盛行土葬、厚葬,因而地下宝藏丰富 。
古代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薄弱 , 因而盗墓现象很猖獗 。
古人盗墓的目的 , 要么是为养家糊口 , 要么是为发财致富 。
盗墓行为自古至今绵延不绝,成为一门地下行当 。
盗墓贼所得文物,最终流向是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 流向市场 。
由于文物独有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的特征,使其成为一种特殊商品 。
盗墓贼是卖方,需求方往往是个人收藏者、文物贩子等 。这是个商品交易的过程 。
有的文物贩子还经常走街串巷、进入农村,上门搜寻收购文物 。
古代也有文物市场及中介机构,例如古玩、旧物、收藏品市场 。
其二,充当军饷 。
古人有厚葬的风俗,因而墓中往往有金银珠宝陪葬 。
据说三国时期的曹操为了筹集军饷,成立了摸金校尉,即专门的盗墓部队,大挖古墓 。然后将所盗出的金银珠宝充作军饷 。
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也是为了获取军饷 , 带部队盗掘了清帝的东陵 。
其三,用作他用 。
古人有“视死如生”的思想观念 , 因而流行厚葬 , 权贵阶层更是如此,对陵寝墓葬非常重视,其建筑材料的品质等级也很讲究 。
例如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修建陵寝时,不远千里,派人去挖掘西汉长沙王吴芮的陵墓,以采用其高档建筑材料 。
其四 , 散落民间,个人甚至世代收藏 。
自古就有一些喜欢收藏文物的人,要么是放在家里供奉、欣赏,要么用以爱好研究,尤其是古人名家的字画备受追捧 。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个著名的例子,被多个朝代的多位皇帝所青睐,甚至被从墓中盗出,又被下一个收藏家带入墓中陪葬 。
因而中国自古就有“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收藏理论 。
其五 , 流落海外 。
清朝末年,随着国门被迫打开,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人以“探险”、“考察”的名义进入中国内地,雇佣、收买当地人,大肆盗窃文物 。
尤其是偏远的西域,成为他们的天堂 。
象敦煌壁画等众多文物被盗窃,运输至国外,至今分布在国外的一些博物馆以及收藏家手上 。
其六,损毁 。
盗墓期间,由于大多数盗墓贼文化程度低,只钟爱金银珠宝 , 对于其他具有文化价值的文物漠视甚至践踏 。
例如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掘东陵时,就是洗劫一空,很多珍贵字画、瓷器被损毁 。
有的盗墓贼为了掩盖罪行,甚至放火破环现场 。
还有的损毁现象,发生在后来的运输流通和收藏过程中 。
其七,官方收购 。
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 , 文物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工作逐渐加强,由国家统一收购并管理,并禁止走私文物 。
这在防止文物流失、抢救珍贵文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盗墓八大个门派代表人物 历史上的盗墓

文章插图

盗墓八大个门派代表人物 历史上的盗墓

文章插图

盗墓八大个门派代表人物 历史上的盗墓

文章插图
【盗墓八大个门派代表人物 历史上的盗墓】93年当兵在良化仓库,也就是良诸文化皇城发掘那一年 。听闻旁边村子有人挖到石葫芦,不是那种玉质的就卖了5000元还有人挖到玉盘卖了1万元 , 3天后这东西已经出现在香港市场了,价值已在百万以上了 。走私何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