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在哪里可以买到「淘宝收藏的断舍离」( 三 )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要做出改变,最行之有效的实践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上,根据所能安排的时间选择整理的场所 , 一个塞满购物小票的钱包、一个再也挤不下任何纸条的抽屉也都是可以的 。坦然面对周遭,从小处着手开始断舍离,把精力都放在自己日常用品上,在整理中去除自己的执念,喜爱自己 。
不应把收拾看做女生应该会的,冠以义务 。女生房间乱糟糟就被人说这女孩不能干生活甚至工作能力不行,男生房间凌乱就只会视为“正常” 。不要给自己过多负罪感,把收纳整理作为能力的一部分,不要让自己处在“作为女生怎么可以这么不爱收拾”、“今天也没做到”、“没能按照意愿整理”这种减分状态,而应该转成“今天顺利完成这件事”“我把这个小物送给了适合他的朋友”这种加分状态 , 让生活里断舍离的工作 , 变成增加自我认同感的工作,自主分析、思考和感觉,做出适宜的选择和决定 。
断舍离,永远没有终点,要坚持着啊 。
断舍离读后感3记得20xx年毕业时那会,来上海参加工作的一次大迁移,把这学校住宿所有的用品包括:(教材书本、作业本、校服、个人电器等等----)能带的,都打包起来装满了二个大箱子和一个背包 , 当时如果意识到有些东西,可能以后都不会需要用到了,进行适当的物品分类 , 能送人的送人,不能送人的当垃圾处理,去上海的路途中就会轻松许多 , 也不会导致后来的恶性循环,物品越堆越多 。
工作后住的环境比学校环境改善很多,使用面积也大了很多,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 , 经济充裕了,难免会有非理性的消费 , 物品只进不出,截止到20xx年的上半年,鞋子堆了十几双,衣服快要把衣柜挤满了,合算下来平时常穿的衣服三到四套左右,常穿的鞋子不超过三双,学校带来的书本、衣服、其他杂碎的东西,来上海后一直没动过,堆在房间里 。
每次搬家对我来说像是一场噩梦,一直觉得,东西多了,信息就多,会影响人 , 分散人的注意力,让人不能安宁,静不下心专注的、持续做一件事 。
我是一个比较怀旧的人,一直对自己内心说 , 每件物品都有一段回忆,丢弃了或遗失了,是对记忆的遗忘,当观念相互发生冲突时,好难取舍 , 可是物品越来越多,有时感觉都超出了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有段时间特别的压抑 , 除了休息,很反感待在很多杂物的房间里 。
20xx年5月份左右,有次听苹果App播客,主持人聊到断舍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
当即就在亚马逊购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著作的(断舍离)书籍,加以深刻、详细的学习,六月份刚好房东把房子卖了,需要寻找新的住处,是我大胆出手的机会来了 。
“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易懂 , 断:是断绝实际上不需要的物品,但有很想买回来,舍:是舍弃家里不需要的物品,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 处在游刃有余的自由空间,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 , 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 。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 , 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 。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用,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重要” 。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
搬家前的一些日子,把物品进行分类,留下几套常穿的衣服、二双鞋子,把所有不常穿的衣服、鞋子 , 打包起来,起初想捐给捐助站,后来嫌麻烦,直接丢在垃圾桶旁边,清理了不需要的书籍及不使用的杂物,新的住处在三楼,没有电梯,自行车不方便放在家里,每天扛着自行车上下爬楼梯挺麻烦的,索性把二千多买回来的自行车打五折处理了,家里不停放自行车,阳台空间也宽阔很多,搬家后除非是必须用品 , 坚决不往家里添加任何多余的用品 , 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尽量不要超过冰箱容量的三分之二,冰箱食物太多 , 会不易整理,难免会有过期的食物隐藏在冰箱的某个角落,可能会直到下次搬家时,发现某些食物还是一年前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