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碰撞|《日暮》:她视角下的奥匈帝国历史文王珉

《日暮》:她视角下的奥匈帝国历史文/王珉
暴力碰撞|《日暮》:她视角下的奥匈帝国历史文王珉
文章图片

【暴力碰撞|《日暮》:她视角下的奥匈帝国历史文王珉】导语
《日暮》是一部野心之作 , 导演拉斯洛试图找到意识流的表达方式 , 通过女主角爱瑞丝等个体精神的坠落或觉醒 , 来探索奥匈帝国的历史真相 。 关于这位年轻的女性 , 她的个人命运也影射了世纪命运 , 个人故事和宏大的历史交相辉映 。 这样的故事和《战争与和平》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不是某个人创造历史 , 而是每一个人 。
剧情简介
正文
女主角爱瑞丝是一个从小被送出国学习的孤儿 , 原来儿时称得上是富二代 , 家里经营着奥匈帝国最大的帽子店 。 爱瑞丝隐约知道父母死于一场大火 , 可能是仇人所为 。 她学成毕业 , 想回家接手产业重头再来 , 却意外发现店铺被父母当年的伙伴抢走 。 她觉得诡异 , 想要查明背后的真相 , 但所有人知道身份后都避之不及 。 因为她的家族是“灾星” , 还有个亲哥哥是杀人犯 。 如果知道这些 , 作为观众的你会怎么办?这就是电影《日暮》的开篇剧情设定 。
延续了上一部《索尔之子》的风格 , 导演拉斯洛在《日暮》中 , 再次运用了大量的手持镜头和近景镜头 , 而这种浅景深运动长镜头的风格 , 正是爱瑞丝的视角 。 爱瑞丝的视角没有给观众带来任何“有效信息” , 因为她不知道父母在大火中丧生背后的秘密 。
匈牙利精美绝伦的巴洛克式建筑在熠熠生辉令人眩晕 , 不过全片基本处在阴影和黑夜之中 , 显得动荡危险混乱 。 观众跟随爱瑞丝不断在夜色中穿梭切换 , 如游魂般漂浮在所有相互拉扯角逐的极端之中 。 她视角下的一切表面都很美 , 但看不见的地方各种毁灭性的力量暗潮涌动 。 自从上一部作品《索尔之子》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 , 导演拉斯洛就想要回归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 剖析一战前的强国奥匈帝国为何轰然倒塌 。
爱瑞丝努力想去理解奥匈帝国背后的混乱 , 她身处一座巨大的迷宫 , 从她的视角去见证了真实而非文本上的历史 , 同时 , 她也被局限在了这个视角之中 , 游魂一样的“寻亲之旅” 。 爱瑞丝是观众的眼睛 , 她也是阻挡观众看到真实世界全景的障碍 , 创造出有趣的历史视角 。
华丽和暴力碰撞 , 成为了《日暮》两个主题 , 如天使和恶魔相对应 , 贵族阶级的黑暗面和革命者的血腥暴力之中 , 家族的历史和传说中的哥哥 , 都在某种意义上影射了爱瑞丝的两面性 , 正如“高定女帽店”和“杀人犯哥哥”这两重爱瑞丝身上的标签 。
爱瑞丝的视角下 , 帽子是阶级的象征 。 精致服装和羽毛宽檐帽的镜头 , 都出现在贵人区 , 也大都是白天的时段;而打斗的暴力镜头 , 找寻的 , 企图揭开悬念的镜头 , 都发生在晚上 , 日暮之后 。 在平民区 , 人们不戴帽子 , 全部身着黑色 , 镜头只有轮廓 。 爱瑞丝的父母是与权贵相互维系的旧阶级 , 而哥哥是制造混乱者 , 让旧的秩序崩溃 。 爱瑞丝一路寻找真相 , 带着孤儿天生的不信任感 , 从伯爵夫人和被毁容的进宫女孩那里看清真相 , 最后也脱掉帽子 , 加入变革的洪流 。 令人费解的是女主角这种性格——不愿意搭理人 , 总是板着脸问身边的人真相 。 以她的美貌 , 如果寻找到真爱的男人带路 , 或许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吧 。
(影评原创 , 代表个人观点 , 未经允许 , 不得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