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威|阿凡达归来:升级永不停息创意永不停息

2006年岁末 , 洛杉矶PlayaVista , 趁着《阿凡达》剧组的休息空当 ,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登门考察了詹姆斯·卡梅隆的虚拟摄像机和制片工序 。 全球电影领域最杰出的三位“技术狂”导演 , 在《阿凡达》的摄影棚里交流信息、分享知识并探索未知 。 无论如何 , 他们在一起的一个星期 , 都应该是世界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纳威|阿凡达归来:升级永不停息创意永不停息
文章图片

记得2010年年初 ,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看过IMAX-3D制式的《阿凡达》之后 , 我曾发表文章表示 , 早在1968年 , 斯坦利·库布里克就在阐述《2001:漫游太空》拍摄动机时 , 试图创造一场“视觉盛宴” , 以此超越所有文字上的条条框框 , 并以充满情感和哲学的内容直抵潜意识 。 就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 , 詹姆斯·卡梅隆雄心勃勃地接过库布里克的旗帜 , 通过《阿凡达》的星际叙事 , 创造了一场全球朝拜的视觉盛宴 , 并以此向梅里爱的默片《月球旅行记》(1903)致敬 , 让21世纪的电影重现100年前的奇异景观 , 让蜷缩在电视机和电脑面前的观众重新走向电影院 , 再一次 , 发现电影 。
就在《阿凡达》重映第三天 , 我再次走进电影院 , 在深影国际影城的中国巨幕厅观看了《阿凡达》原版3D , 也试图在技术哲学的层面 , 检验自己11年前的有关《阿凡达》的感受和判断 。 在笔者看来 , 如果说 , 11年前 , 《阿凡达》让观众重新发现了电影 , 那么11年后 , 以及在将来的几年里 , 《阿凡达》及其续集 , 将会让观众在重新发现电影的基础上重新发现感知 。
正是在《阿凡达》里 , 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 , 无论是极尽深远的异域空间 , 还是悬浮的山体、飞流的瀑布 , 以及发光的森林、会飞的水母 , 抑或蓝色的纳威人、纳威人使用的克林贡语 , 等等 , 似乎都跟直接运用并诉诸于视觉、听觉等肉体、具身的人类感知背道而驰 。 看起来很难成为“为我之物”并跟观众产生共鸣 , 就像蓝色纳威人身后的尾巴一样 , 或许符合外星球的生命存在样式 , 但并不一定能被地球上的人类所理解并乐于接纳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这恰是卡梅隆深谙机器人研究的成果 , 为了避免“恐怖谷理论”而采取的表现策略 。 按“恐怖谷理论”:如果机器人模仿人类外表和举止的程度接近真实的人类 , 其效果会使观众感到不安 。 也就是说 , 在《阿凡达》里 , 卡梅隆非常明白 , 尽管数字特效和虚拟技术几乎已达到无处不在、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能的境地 , 但电影创意及其想象的原则 , 仍在真实与虚构的平衡 , 仍在似与不似之间 。
【纳威|阿凡达归来:升级永不停息创意永不停息】纳威|阿凡达归来:升级永不停息创意永不停息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