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血沁骨的成语典故

“啮血沁骨”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为“形容极端诚信 。”所引出处是清朝顾嗣立的《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 , 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
根据这段文字,似乎把“啮血沁骨”解释为“形容极端诚信”很难令人信服,不免网友质疑,实则这是一种引申义 。

啮血沁骨的成语典故

文章插图
《元诗选》的依据主要来源于《明史?文苑传一?丁鹤年传》 。本传记载,丁鶴年是回族,他的曾祖父哥俩都是大商人,元世祖征伐西域时,军中缺粮,他曾祖父把全部家资献给军队 , 元世祖也没有亏待他 , 在京城赐给他田地和宅第 , 哥俩还被封了官 , 以后世代封荫 。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18岁的丁鶴年侍奉母亲从武昌逃到镇江,后来母亲死了,埋在东村一荒废的宅院中 。他悲痛不已,五年不食盐酪 。后又逃到四明等地,以做孩子的老师为生 。明朝建立,天下安定了,他四处寻找生母的遗骨,母亲托梦告拆他地址,他咬破自己以血沁尸骨,入殓后葬在那里 。
啮血沁骨的成语典故

文章插图
这里可以看出 , 啮血沁骨是滴血验骨的意思,古人认为,有血缘关系的人的血会沁入尸骨中,以此证明亲属关系 。
唐朝时也有这种滴血验骨的例子 。《旧唐书?孝友传?王少玄传》载,博州聊城人王少玄,他的父亲在隋末时为乱兵所害 。王少玄是遗腹子,十余岁时,他问母亲自己的父亲在哪儿 。母亲告诉他实情,他悲哀哭泣,要找到父亲尸骨安葬 。

当时,白骨蔽野,无法分辨 。有人说:“用你的血霑骨 , 能渗入的就是父骨” 。王少玄便刺破身体用血验证 。经过10来天 , 他竟然获得了父亲的骨骸并安葬了 。他因为身体多处刺破,身上有很多病疮,几年后才好 。
贞观年间,他的事迹被举荐到博州官府 , 他受到褒奖,拜授给他王府参军的官职 。因为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事迹被列入了《孝友传》 。
啮血沁骨的成语典故

文章插图
那么,滴血验骨怎么和诚信扯上关系的呢?主要源于古人对祭礼和葬礼最讲究的是诚信,要怀有真诚、敬畏、忠敬之心 。
《礼记?祭统》这样说:“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 。”能够滴血验骨的能有几人?所以 , 把滴血验骨解释为“形容极端诚信”就容易理解了 。
与啮字相关的词语如啮臂、啮臂盟、啮臂之好等,都有诚信的意思 。
谢谢邀请 。
第一次看见这个成语,很罕见 。赶紧找度娘,说得也极为含混 。形容人极端诚信 。
度娘说这个成语出自清代顾嗣立的《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应该说的是丁鹤年的故事 。
丁鹤年是明初十大孝子之一 。
1352年,元末农民起义,丁的生母病逝于江苏镇江 。战乱年代,他无法把母亲的尸骨进行迁移安葬 。等到了1368年战乱平息,丁鹤年几经周折 , 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 。
丁鹤年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 。《四库全书》“丁孝子传中”开篇就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 , 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这个啮血沁骨的故事就是说丁孝子的精诚之心 。至于说是极端诚信,这恐怕也不会有人这样用 。
【啮血沁骨的成语典故】补充一句,丁鹤年后来赴任北京 。现在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就是他创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