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读心术 心理学是读心术吗( 二 )


核磁共振技术(fMRI):可以提供脑结构的静态影像 。核磁共振技术是将身体置于非常强大的电磁场中,磁场使水中氢原子的原子核进行重新排列 。通过测量,就能够推断氢原子密度以及它们和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的变化 。由于氢反映了含水量,因此可以将核磁共振用于诊断和研究之目的 。当然这个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生成影响所需的时间较长,而对于快速反应的认知任务,它的作用是很弱的 。在核磁共振技术中,通过监测被试脑部活跃区血流量的增加,就可以展示被试在进行实验任务过程中的脑部激活区,从而为大脑认知提供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证据 。浙师大的青年教授董光恒老师就主要从事网游成瘾的fMRI研究,从中揭示了网游对认知神经的激活状况 。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 , 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点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任务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点位 。经典的ERP主要成分包括P1、N1、P2、N2、P3,其中前三种称为外源性成分,而后两种称为内源性成分 。这几种成分的主要特点是:首先不仅仅是大脑单纯生理活动的体现 , 而且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其次,它们的引出必须要有特殊的刺激安排,而且是两个以上的刺激或者是刺激的变化 。其中P3是ERP中最受关注和研究的一种内源性成分,也是用于测谎的最主要指标 。因此 , 在某种程度上,P3就成了ERP的代名词 。例如国内比较有名的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罗跃嘉以ERP与fMRI相结合的最新技术方法,以大脑整合观点研究人脑对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揭示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绪等高级脑功能机制 。
综上所述,心理学不光是读心,而且在读心上面已经走到了很高的高度 。
心理学为生活指引方向
心理学可以揭露因果 , 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
例如著名的情绪外周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C.G.朗格于19世纪80年代先后提出的 。这种理论认为,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是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的 。根据这一理论 , 情绪的产生必须先有引起知觉的刺激 , 这种刺激引起个体内脏的活动和骨骼肌的反应 , 这些生理反应反馈到脑而产生情绪体验 。詹姆斯明确地说过:“知觉之后,情绪之前,必须先有身体上的表现发生,所以更合理的说法是,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 。并不是我们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 。”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恐惧了才会发抖,伤心了才会哭泣,但现在具身认知的研究发现 , 你只要做出发抖的动作,你就会产生恐惧感 。
心理学家Stepper和Strack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被试是大学的本科生 , 实验中,被试被告知是一个工效学的实验,研究各种身体姿态对完成某种任务的影响 。每次实验有6个被试参加,实验情境分为两种:在一种情境下,被试被要求采纳一种所谓的"工效学姿势",低头、耸肩、弯腰,给人一种垂头丧气的样子;在另一种情境下,被试采纳的姿态是腰背笔直、昂头挺胸,给人一种趾高气昂的印象 。为了防止被试间情绪的相互影响,被试被隔离起来,彼此之间是看不到的 。接下来,被试根据实验者的要求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任务完成之后 , 被试被告知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获得实验者的酬劳 。在实验的最后阶段,被试要完成一个问卷,询问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否为他们出色完成任务感到骄傲等等 。结果发现,在前一种情境下 , 被试为他们自己取得的成绩,体验到骄傲情感的被试的平均数是3.25,而后一种情境下,体验到骄傲的被试的平均数是5.58 。实验结果说明情绪是具身的 , 认知并不是情绪形成的唯一因素 , 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情绪与情感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这一实验也多少佐证了詹姆斯对情绪的解释,支持了情绪是对身体经验的感受这一假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