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制片人中心制”?( 二 )


其实 , 制片人中心制 , 是指把项目的核心控制权集中在制片人手中 , 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全面贯穿营销策略和团队协作原则 , 通过严谨的调研、科学的制片流程 , 最大化的实现影片的商业价值的一种机制 。
通俗来讲 , 制片方守护的不是金钱 , 而是资本这一方的利益 , 更大范围内协作体的利益 。 华人导演李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 1991年 , 李安准备拍摄电影《推手》 , 预算只有不到300万人民币 , 当时他还是个新手 , 连怎么跟演员沟通都还不熟练 , 李安的可贵就在这里 , 意识到 , 如果没有专业的制片人来管理自己 , 很可能分分钟就把电影拍“飞”了 , 预算就超标了 。 为此 , 李安专门跑到纽约去 , 请了独立制片人特德·霍普来坐镇 。
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制片人中心制”?
文章图片

请来的这位独立制片人 , 要求李安每天晚上必须详细计划好拍摄计划 , 第二天严格执行 , 拍摄节奏稍微慢一拍 , 特德就来给他敲警钟 。 为了节省成本 , 特德还开掉了李安的助理导演 , 自己充当李安的助理导演兼司机 。
在这种严格管理下 , 《推手》顺利地在18天内完工 , 不仅投资方高兴 , 还一举树立了李安在电影界的地位 。 李安后来也在回忆录里承认 , 《推手》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 就是来自特德的良好的职业规范 。
前两年 , 李安拍过一部在技术上有革命性的电影 ,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 用的是120帧的电影技术 。 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探索 , 但是很可惜 , 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失败了 。 那李安也不会被资本方拒之门外 , 因为他此前有《绿巨人》 , 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有《卧虎藏龙》 , 有《断背山》 , 这些成绩都储藏在李安的信用账户里面 。 只要这个账户里面的信用资产存得多 , 资本方还是会继续信任他 , 李安还是有翻盘的机会 。
李安自己就说:“得奥斯卡这些东西是增加我的本钱 。 ”拿这个本钱是干嘛的 , 就是用来搞创新用 , 搞冒险用的 。
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制片人中心制”?
文章图片

在国内 , 制片人都说年轻人就是创新的主力军 , 但是在好莱坞不是这样 , 资深导演攒够本钱 , 就有机会搞创新 , 但是年轻导演反而会束手束脚 , 因为他一旦因为大胆创新 , 搞砸了一部片子的票房 , 他可能因此很难在圈子内有立足之地 。创新更像是一个系统工程 , 而不是哪一个单点的努力可以做到的 。 看似非常苛刻的电影工业系统 , 其实是为艺术创新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
【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制片人中心制”?】总的来说 ,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电视剧网络剧摄制组生产运行规范(试行)》 , 明确了制片人的职责要求 , 剧组人员用工管理 。 相信不久 , 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制片人开始成长起来 , 在努力的进步中 , 未来 , 制片人会比导演更加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