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制片人中心制”?

2022年4月30日刊总第2729期
在4月26日 ,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电视剧网络剧摄制组生产运行规范(试行)》 。
规范规定 , 剧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 , 在确保剧作主题思想导向正确的基础上 , 进一步加强服化道管理 , 特定是强化细节把关 , 严肃认真、严谨细致 ,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 , 切实从源头防范服化道景不当使用和其他特定画面及声音出现细节错误、内容问题 , 全力确保各个方面的细节要素符合规定、不出问题 。
值得一提的是 , 此次《电视剧网络剧摄制组生产运行规范(试行)》强调 ,剧组实行制片人中心制 。 在如今 , 在对创新内容极其渴求的影视产业真的可以工业化吗?在此 , 我们分析制片人中心制的优势 。
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制片人中心制”?
文章图片

拍摄《杀死比尔》的美国导演演昆汀·塔伦蒂洛说 , “电影确实是欧洲人发明的 , 很多电影艺术家也出现在欧洲 , 但是成功的工业化电影 , 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有 , 就是美国、印度和中国的香港 , 没有欧洲 。 ”
为什么美国电影工业能够后来者居上 , 超过了欧洲?首先 , 我们要看到电影产业的一个天生的缺点 。 电影产业看起来风光无限 , 但其实规模很小 。 美国和中国电影一年的总票房大约在是100亿美元左右 。 但是对比看 , 苹果公司一家一年就是2000多亿美元销售额 。 整个电影行业的收入还不到一家公司的零头 , 可以说非常小 。
电影产业虽然看起来规模小 , 但是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力又非常大 。 所以 , 无数的资本、外行、有艺术梦想的人 , 说拼命都想往里面挤 。 这些人和钱 , 看重的是电影的影响力 , 而不是作为产业的盈利能力 , 这就导致这个行业里的经济规律经常被打破 。 只要这些干扰因素还在 , 电影行业的工业化之路就非常艰难 。
例如 , 电影巨星卓别林和其他几个著名的导演 , 一起创办了一个独立制片公司 , 叫联艺电影公司 。 联合的联 , 艺术的艺 , 顾名思义 , 就是艺术家的联合 。 但是很可惜的是 , 这个野心最终惨败在一部片子上 , 叫《天堂之门》 , 这部片子把制作权交给了导演、艺术家 , 一开始的预算是700多万美金 , 可最终拍完花了4400万美金 , 超支六倍多 。 可结果票房只有400万美金 。 一部片子就把联艺公司弄破产了 。
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制片人中心制”?
文章图片

这次之所以失败 , 归根结底是大家太相信导演中心制了 , 他们之所以如此信任导演中心制 , 是认为导演对于电影各个方面的理解其实高于大部分制片人 , 他们对电影更加有感情且更加认真负责 , 但是实际上 , 有些导演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 在成本上很难把控 。
因此 , 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经验是用制片人中心制取代导演中心制 , 让商业理性来制约艺术感性 。 那制片人中心制是什么样的呢?制片人的工作界面不是剧本 , 而是事先制定好的计划 。 在片场 , 导演想改几句台词 , 换个场景 , 制片人要拿着事先制定好的计划表 , 一条条地跟导演对 。
显然制片人更看重商业回报 , 从而会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 , 更看重类型的确定性、演员组合的市场反应、影片元素的商业性 , 更强调视觉和听觉感受 , 更重视故事的逻辑性和讲述的流畅 。 制片人所关注的一切都不是从个人的审美喜好 , 而是观众想要看到什么样的影片 。 这样的影片就更具备被观众认可的基础 , 避免成为某一个人的自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