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就是我们会做一个关于原来工厂是怎么一回事的展览 。 因为大家可能只知道博物馆原址是生产玻璃仪器的工厂 , 其它的就不太清楚 。 我们找到过去在上海玻璃仪器一厂工作的 , 像厂长、技术员等各种类型的人 , 现在基本上也七、八十岁了 , 用他们讲的故事 , 配上找到的老照片 , 做一个口述史类型的展览 。 通过这样的展览 , 让大家了解工厂的原住民 , 是怎么看待玻璃工厂变成玻璃博物馆 , 以及上海从工业城市演进成后工业城市 。
这两个展览本来打算五月份开展 , 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 , 时间可能会延后 , 但是都会在今年推出来 。
玻璃艺术面向未来 , 分享可能
南都:您之前在文章中提到“玻璃博物馆的一种使命 , 就是说分享玻璃的无限可能” , 能否展开谈谈这样浪漫抽象的说法 。
张琳:在一开始做博物馆的时候 , 我们就在讨论愿景、使命、价值观 , 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我认为博物馆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分享 。 这个观念源自于我去大英博物馆的经历 , 碰到一个能讲中文的志愿者带我参观 , 还对我讲了大英博物馆成立的故事 。 1753年有位英国医生 , 在离开人世前写下遗嘱 , 把一生收藏的7000箱宝物捐给了英国政府 , 接下来在市民同意加税盖楼的情况下 , 两年后有了大英博物馆 , 大家都可以看宝物 。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很感动 , 博物馆通过分享给大家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其它功能 。
上海玻璃博物馆可以分享什么给大家呢?以我对玻璃的理解 , 我把它分为科学和艺术两个层面 。 从科学层面来讲 , 现在已经有了很多高科技的玻璃 , 像可以用作激光武器的激光玻璃 , 还有化学稳定性好、硬度高的玻璃牙齿 , 博物馆应该把玻璃在科学探索方面的无限可能分享给大众 。 六年前 , 我们做了“退火”项目 , 跟当代艺术家有了一些紧密接触 。 我认为让艺术家参与项目 , 等于是探索了玻璃在创造力方面的无限可能 。 博物馆有这个责任 , 我们也实实在在地在履行分享的义务 。
南都:“退火”项目的哪个作品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张琳:来自北京的艺术家林天苗 , 她的作品《暖流》被我放在了博物馆的主要位置展示 。 这件作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 第一是所有的玻璃是原生态工厂制作的 , 它的在地性特别好;第二是这位女艺术家很让我尊重 , 她为了做“退火”项目 , 一年中超过一百天待在玻璃博物馆 , 她从了解玻璃的工艺 , 到如何把玻璃材料和她的艺术创作做一个结合 , 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三是这个作品的社会性 , 它把人的个体、群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描述得非常好 。
本文图片
林天苗的作品《暖流》 。
我对当代艺术家很尊重 , 也很欣赏 。 因为他们对一些社会敏感问题 , 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他们理解得非常透彻 , 通过作品也有非常好的表达 。
南都:艺术家对玻璃工业界有什么建议吗?
张琳:至于这个 , 我觉得艺术家更多的是个体思考 , 但是他们的创作也能让玻璃工业界去理解什么是玻璃的无限可能 。 其实做“退火”项目的出发点 , 没有那么现实 。 我们资助艺术家 , 让他们发挥个性去创作 , 是希望艺术家的创造力能带动玻璃行业 , 甚至是整个社会 , 让大家更多地去思考 , 去做属于自己的东西 , 而不是抄其他人的作业 。
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的系主任沈语冰老师来参观以后跟我讲 , 有一点他非常欣赏 , 是什么呢?就是玻璃这种古老的材料 , 我们用来和当代艺术发生关系 , 而不是去和非遗发生关系 。 我是怎么回答他的呢 , 就是作为博物馆 , 如果做太多总结过去的事情 , 就不太会面向未来 。 其实对人类来讲 , 更重要的是去面向未来 。
- 山西|疫情期间,一个山西画家在上海…
- 翡翠|翡翠价格越炒越高,高品质翡翠价值无法估量,被收录在博物馆
- |五一假期“云看展”,这五家博物馆的展览不容错过
- 马来西亚_时政|马来西亚华总华人博物馆因疫闭馆两年后重开馆
- 项飙|戴蒙德对谈项飙:相比于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是更严重的全球问题
- |探访中科院昆明植物园种子博物馆
- 中国园林博物馆|展讯|中国园林博物馆“四时闲居 清供真趣”展览展期延长的通告
- 徐世斌|徐世斌先生向市博物馆捐赠文物
- |陕西考古博物馆展陈文物5215件 这么多文物是如何运输并布展到位的?
- 翡翠|通过各大博物馆的珍藏,来看看2百年间翡翠的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