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飙|戴蒙德对谈项飙:相比于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是更严重的全球问题

1997年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出版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 。 该书一经出版迅速蜚声国际 , 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 其中探讨的许多大问题 , 例如地理因素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 更是成为各界争论的长期焦点 。 即便到了今年 , 此书重新出版之后热度依旧不减 , 在豆瓣上被打出超过9分的高分 。
项飙|戴蒙德对谈项飙:相比于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是更严重的全球问题
文章图片

2022年1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贾雷德·戴蒙德“人类史”系列 , 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昨日之前的世界》《崩溃》《剧变》等经典作品 , 系列讨论了关于人之本性、进化与征服、环境与社会、传统与现代、危机与未来的诸多议题 。
2020年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项飙与作家吴琦的对谈集《把自己作为方法》以一种令作者本人都很意外的状态爆红 。 两人在漫谈中提到的“乡绅”“小世界”“人的再生产”等词语并非严格的学术概念 , 却因此拥有了触发更多社会学想象力的潜力 , 从而穿越了学术的壁垒 , 在公共舆论空间引发持续回响 。 在此后的两年间 , 项飙也成为在中国的公共讨论中最经常出现的学者 。
如果说以“浙江村”研究成名的项飙拥有的是一种“人类学的想象力” , 那么研究视野横跨自然科学、历史学、社会学的戴蒙德则擅长运用一种“地理空间的想象力” 。 尽管二人的学科视角不同 , 但他们都具备类似的全球关怀 , 关注某一议题背后的历史脉络 , 这可能使得他们的作品天然地更贴近公众关切的问题 。
4月21日 , 新京报书评周刊联合中信出版集团 , 邀请两位颇受公众关注的作者做客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直播间 , 围绕“人类社会的今天与明天”展开了一场对谈 。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邱昱为本场对谈活动特邀主持嘉宾 。 两位学者的交流从戴蒙德写作的动机出发 , 逐步深入 , 涉及对疫情、全球化、历史观的多层次反思 。
从“亚力之问”出发:地理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文明的“流动性”?
熟悉《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读者们都知道 , 戴蒙德的这本著作起始于一个“亚力之问” 。
1972年 , 戴蒙德在一个岛屿的海滩上散步时遇到了新几内亚人亚力 。 他向戴蒙德提了很多的问题 , 其中之一成为日后戴蒙德撰写这本书的主要动力:历史上 , 为什么白人来到新几内亚带来了物质财富、文字、工具和政府组织 , 新几内亚本地人却完全没有搞出这些东西?
尽管再也没有见过亚力 , 戴蒙德依旧花了15年的时间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 他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给出了大家现在已经耳熟能详的一种基于地理因素的解释 。 戴蒙德同样以地理因素来解释中国与欧洲文明发展的差异——欧洲的海岸线曲折 , 岛屿破碎、星罗棋布 , 容易发展成各自独立的社会 , 而中国的海岸线平滑、没有特别大的半岛 , 特别容易形成一种集体主义的文化 。
项飙|戴蒙德对谈项飙:相比于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是更严重的全球问题
文章图片

贾雷德·戴蒙德 。
自“亚力之问”出发的“文化-地理”解释 , 放在当下的许多议题之中依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 项飙近年来十分关注“流动性”(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性)问题 , 在对谈中 , 他表示戴蒙德的研究视角给他带来极大的启发 。 戴蒙德一直认为人口的流动(移民和迁徙)是很有趣的话题 ,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也提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案例 。 不同文明下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移民冲动 , 而这也和地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 西方国家有着大家很熟悉的殖民历史 , 中国的人口流动同样也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 戴蒙德提出:“从史前到15世纪的欧洲殖民扩张之前 , 最伟大的移民是中国人 。 ”而与之相对 , 历史上非洲人的流动性则相对比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