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这次就想帮她们抬抬杠

形象|这次就想帮她们抬抬杠
文章图片

《中国医生》正式上映3天后 , 如今豆瓣评分只有6.9分 。
比它的原班底前作《中国机长》略好 , 但考虑到背后依托的情绪 , 依然很难算得上“合格” 。
网友评价“感人的地方都是真实事件” , 或是嫌拍摄手法太过模式化 。
但这种明星打卡式的班底 , 加上主旋律的基调 , 成不了神作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
意料之外的反倒是有关护士群体的争议 。
片方的宣发物料下除了影评外 , 也一直有零零星星不满的声音 。
归结起来四个字——“没提护士” 。
01
质问护士戏份太少 , 是“玻璃心“吗?
乍一看 , 很多不满其实有些“抬杠”的意思 。
比如——挑剔影片为什么叫《中国医生》 , 而不叫《中国医护》 。
被人反驳说“医生”在大众认知中 , 就已经包括了所有医疗人员 , 没必要进行特别的强调;
也有人说 , 既然片子本身就是聚焦于医生群体 , 片名当然该叫《中国医生》 。
于是接下来的不满 , 又变成了“护士的戏份太少” 。
听上去合理了一点 。 但在围观者看来 , 这不过是换了个方式的吹毛求疵 。
毕竟电影本身就不是纪录片 , 不可能面面俱到 。
更何况 , 《中国医生》里真的没拍护士吗?其实不是 。
形象|这次就想帮她们抬抬杠
文章图片

她们在方舱医院里带着病人跳舞 , 是全片的一大泪点 。
前两天片方专门放出一段情节 , 也是聚焦在护士身上 。
婆婆出院时 , 对照顾自己的护士说“能不能摘下口罩看看你长什么样子”;
看到对面是个年轻的小姑娘 , 她深深鞠了一躬 。
形象|这次就想帮她们抬抬杠
文章图片

网友深受感动 , 集体刷屏“出生时第一个抱你的人 , 离开人世时最后一个送你的人 , 都是她们 。 ”
但这依然无法说服那些感到耿耿于怀的护士们 。
“当时的援鄂医疗队员中 , 护士占了近70% 。 可放在电影里只有短短几分钟的镜头 。 ”
“片子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系列人物 , 却偏偏对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护士角色一笔带过 , 让人有些心寒 。 ”
很多网友直接烦了——“飞机出事的时候空姐也做了很多工作 , 人家也没说要拍一部《中国机长和他的乘务员们》啊 。 ”
形象|这次就想帮她们抬抬杠
文章图片

但再仔细看这些“抬杠式”的发言 , 其实倒不像是护士们真的感到多愤怒、多委屈 。
更像在一种全网歌颂医生贡献的气愤之下 , 微妙地“酸了” 。
很多人前脚怒气冲冲地控诉影片无视护士的贡献 , 还要跟反驳的网友激战三百回合;
结果看到有人在下面感谢她们的付出 , 语气就瞬间回归温柔 。
形象|这次就想帮她们抬抬杠
文章图片

《中国医生》更像是一个情绪的导火索 。
要么是手术室的背景板 , 用来烘托主刀医生的技艺高超;
要么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咋呼精 , 专门负责给医生们的平静生活增添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