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一、《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之作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文章插图
余秋雨老师曾经对汤显祖的《牡丹亭》有这样的评价——
汤显祖的《牡丹亭》无疑可以列入中国戏剧文化史上哪怕是以最严苛的标准选定的几部第一流的佳作之内 。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文章插图

余老师所说的,这第一流的佳作,就包含了昆曲的4部杰出的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李玉的《清忠谱》、洪昇的《长生殿》、以及孔尚任的《桃花扇》 。
如果一定要把这四部作品再排定一个顺序的话,首屈一指的一定是《牡丹亭》 。因为《牡丹亭》所传达的主题思想的境界,远远超过了其他3部作品 。
二、《牡丹亭》里“至情”的可贵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文章插图
熟悉《牡丹亭》的人都知道,《牡丹亭》所传达大主题是“情” 。作者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里写道,“情不知所起,生者可以死 , 死可生” 。
这里的“情”,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深情 , 而是与“理”相对的概念 。

如果不把《牡丹亭》放到写作时代的历史背景中去考量 , 我们就很难理解,汤显祖所写的这份“情”,到底有多广阔和深刻 。
明朝是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腐朽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开始整体落后于西方文明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点,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已经做了详细的论述 。
那个时候,宋明理学所提倡的封建礼教,将中国人的生活禁锢得越来越沉重 。尤其是女性,那个时代因为礼教殉节身的女性 , 数字大得惊人 。

《牡丹亭》在一开始交待的故事背景,如实地反应了当时的境况 。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 。一直被关在闺房里,“大门不出,二门不卖” 。
这种“关”,其实和坐牢没什么两样 。家里有一个大大的后花园 , 16岁的杜丽娘居然一无所知 。
父亲杜宝听说女儿刺绣之余还偶尔午睡,十分生气,觉得有失家教,于是决定聘请一位家庭教师,来严加管束 。
又因为“男女授受不亲” , 所以想请一位女先生 。那个年月 , 可想而知,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女教师 。于是,他们最后给女儿选了一个60多岁的病恹恹的老头 。
……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汤显祖喊出的这个“情”,有多惊世骇俗 。汤显祖提出的对人性的解放 , 对自由的追求 , 又是多么的可贵 。
《牡丹亭》的美,从本质上讲,是生命自身蓬勃向上,不屈不挠的美 。
三、其他三部作品的逊色之处李玉的《清忠谱》 , 讲的是扳倒罪大恶极的大宦官魏忠贤的故事 。虽然宣扬的是惩恶扬善,对理想的追求的勇气等正面的价值观,但是 , 这种“惩恶扬善”是建立在“明君”替代“昏君”的基础上,从本质上说,作者没有看到封建制度下国家机器自身的巨大缺陷 。
洪昇的《长生殿》,讲述的是大家熟悉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虽然也是在倡导“情” , 但是这个“情”,和《牡丹亭》比较起来,要逊色许多,也自相矛盾 。
余秋雨老师曾评说,“天地间的至情,可以出生入死,却不可以出入帝王家” 。可谓一语中的 。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文章插图
孔尚任的《桃花扇》,说得是明末清初,秦淮河色艺俱佳的名妓李香君和才子侯朝宗 , 在兵荒马乱中一段分分合合的故事 。作品本身并没有明显的价值观宣扬,只是在客观地展示一种破灭,不仅是明朝的灭亡,或许还有整个封建制度的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