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的意义

首先,唐朝时期官方并没有制定不允许私自出海的规定,根据陪同鉴真数度东渡,直至鉴真在日本圆寂的其弟子思托撰写的《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所述,他和鉴真几乎形影不离 , 并陪同双目失明的鉴真数度东渡,如愿以偿踏上日本国土 , 整个东渡过程他都了如指掌 。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的意义】唐天宝二年春,鉴真第一次东渡,备足了海粮,造好了船只,没想到僧人如海因内部纠纷,向官府告密,诬称:从西京安国寺来的僧人道航,在东河口造船准备入海并勾结五百多个海盗到杨州城来抢劫 。官府立即派人调查发现了船只和筹备粮食,随即抓拿道航 。幸好道航特地带了宰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手书 , 说道航是他的家僧 , 造船备粮是送功德到天台国寺 , 官府这才没追究,但船只被没收了,东渡也就无望了 。
第二次东渡因船只触礁,东渡失败 。
第三次是杨州各寺院的执事僧人,舍不得鉴真冒险渡海,联合起来向官府请求,阻止鉴真东渡,官府派人将鉴真抓拿押回杨州 。
第四次鉴真率弟子、水手、工匠等六十多人,再次从杨州出发 , 入海东渡,在海上漂泊半年,结果漂到海南岛 , 只好弃舟登岸,又经过几年长途跋涉才返回杨洲,这时鉴真已是双目失明的老人了 。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冬,鉴真率弟子二十多人,带着大批物资,随同日本遣唐使船再次东渡 , 终于到达日本,实现了东渡宏愿 。
鉴真为何执意要东渡呢?主要原因如下:
一、鉴真和尚所处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 国力强盛 , 文化发达 , 各国争相学习 。
二、中国和日本早在汉朝就有了往来 , 到了唐朝,两国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天皇不断向唐朝派“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 。公元742年,日本学问僧荣和普照请鉴真派弟子到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 。但他的弟子却感到畏难,认为“远涉大海,百无一至”,此时五十五岁的鉴真却坚定地表示:“为了宣杨佛法,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
鉴真到达日本九州岛后,受到了热烈欢迎 。第二年,鉴真被请到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受到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 , 轰动日本全国 。日本朝廷为请鉴真执行了严格的受戒制度,专门在东大寺修建了戒坛,日本圣武太上皇、光明太上皇、孝谦天皇、皇后及官员僧侣400多人登坛受戒,并授予他“传灯大法师”的法号 。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 , 也成为最早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 。鉴真从此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
鉴真在日本向日本僧人讲经宣佛,还将唐朝的医学、文学、雕塑、书法、绘画等文化知识以及制糖、缝纫、做豆腐等技术带到日本 。
公元763年5月6日,鉴真在日本圆寂,其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至今仍安放在日本唐招提寺开山堂,并被日本政府定为日本的“国宝” 。
鉴真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日本生活了十年 , 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一直为中日两国人民所传颂 。
我国不允许海外买房的,为何这么多人在海外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