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聆雨子:我们需要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聆雨子】
功夫片 , 大概是近年来最不景气、“消亡迹象最明显”的电影类型 。
各大档期、年度榜单、话题口碑之作里 , 其身影一概难觅 。 偶尔出两部小惊喜 , 仔细看去 , 也多半只挂着功夫招牌 , 重心却在喜剧、爱情、玄幻、修仙、偶像cp……总之 , 从其它卖点上得利 。
至于网络和电视剧那边 , 流量还有一点 , 但也往往花架子有余、核心要素崩得厉害 , 点开评论区 , 触目皆是“动作场面不忍直视”、“全靠替身、闪回加慢放”、“五毛钱特效”、“打戏效果仅粉丝可见”的冷嘲热讽 。
因为|聆雨子:我们需要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吗?
文章图片

拍不好武打 , 因为没人打
其实 , “动作片的没落” , 是世界性难题 。
想想看 , 你有多少年没在好莱坞大片里 , 看到《洛奇》《铁血战士》《第一滴血》《亡命天涯》这类东西了?
因为|聆雨子:我们需要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吗?
文章图片

因为|聆雨子:我们需要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吗?
文章图片

更进一步的:我们是否还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打戏”?
因此 , 要解释功夫片的衰颓 , 我首先想起的 , 总是两句著名台词:
“我们都不再适合这片江湖” , 以及 ,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
于荣光曾在采访中回忆:八九十年代的功夫片 , 里面演员全是练家子 , 很少用替身、也羞于用替身 , 大伙儿都亲自上场 。
你瞧 , 又是“回忆”、又是“八九十年代” , 一水儿的过去时 。 眼下之意 , 现在如何 , 不用多说 。
演员断档背后 , 无疑是市场喜好的偏移 , 还有内娱造星工业的逻辑更替 。
科技与特效的发达 , 足以把一只肥硕的熊猫都变成绝世高手 , 这让银幕上一切身手不凡的奇迹 , 蜕下昔日高不可攀的门槛光环 , 显得予取予求、不必珍惜 。
眼看着谁都可以会功夫 , 于是不再那么渴求于欣赏功夫 。 这就是去神圣化 , 这就是意义的垮塌 。
理想很可贵 , 江湖则未必
上面说的 , 都是显性触因:银幕上 , 会打的人没了 。
下面说的 , 则是隐性内因:银幕下 , 看打的人少了 。
为啥少了 , 也许 , 有良性和恶性两个角度 , 它们分别导出一个悲观的和一个乐观的判断 。
从恶性角度说 , 功夫也好 , 武侠也罢 , 都是“成人童话” , 萌发于一腔赤子之心式的热血、一种质朴的锄强扶弱、一份替天行道的信仰 。
你爱看这些 , 建立在你相信这些 , 至少 , 你尊重这些 。 那如果有一天 , 整个社会 , 都开始怀疑这些了呢?
如今的世界 , 内卷成风、庸俗市侩 , 理想主义退行为群嘲的对象 , 结果 , 只能让童话成了鬼话 。
一诺千金、义薄云天、扶危济困 , 在务实功利的当代准则里 , 够兑现几厘KPI?在自贬自嘲为社畜与打工人的众生眼里 , 仁者无敌的自我加冕 , 又剩多少实现可能?
因为|聆雨子:我们需要哀叹功夫片的没落吗?
文章图片

但从良性角度说 , 事情又好像没那么不堪 。
几乎所有和功夫有关的故事 , 都发生在“前现代” , 发生在“人民当家作主”之前 。
若这样想 , 则“我们不再需要功夫片” , 是不是意味着 , 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