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的文言文 蜀鄙二僧文言文阅读答案

《蜀鄙二僧》这一故事,通过短小精炼的篇幅,告诉我们“知行合一”的道理:知道做不到 , 等于不知道 。一个人做学问,不但要立志,还要化繁为简,勤于行动,否则只是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蜀鄙二僧的文言文 蜀鄙二僧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章插图


知行合一知是方向、是目标,行是行动、是实践,两者同样是智慧的一种表现,知与行本是一体,


01 《蜀鄙二僧》
蜀地这二位僧人,一位贫穷 , 一位富有 。贫者准备去南海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 。富僧说自己已经准备了好几年 , 还没有去成 , 你就凭一瓶一钵怎么可能往返呢?可是贫僧却马上行动,不但到了南海,第二年就又返回了蜀地 。


《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


现代社会交通发达 , 从成都到南海普陀山大约二千多公里的行程,估计驾车也要二十多个小时,当然乘坐火车、飞机会很快到达 。


但是故事的的背景是在古代 。作者是清人彭端淑所写的文章,彭端淑是清朝康乾时期的人,在他及之前的时代,可是既没有火车也没有飞机等现代工具,交通全靠陆一车马、水中舟船,或者干脆步行,那样的话从蜀地到南海可是非常遥远的距离 。


古人出门,根据行程远近,都是需要走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 。你看象宋代的苏轼从黄州调任汝州,在路上从1084年走到1085年,朝廷上皇帝都换了,苏轼还没有走到汝州 。可见得古人出门行路是多么的不容易 。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 , 富僧的观点似乎也不无道理 。




蜀鄙二僧的文言文 蜀鄙二僧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章插图


02但是人虽有志,有志而能行,尤为可佳 。立志之后的行动更重要 。


所以古人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天下的事有难易之分吗?你去做了,那么再难的事也会变容易;不去做,再容易的事情也会变成老大难 。


人立下了志向 , 就需要把事情提前准备好、考虑好,然后把事情分解成若干个可行性小模块,从最细小的、最简单的地方下手去做,就会把最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 再大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


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说的: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就是这个道理 。


贫僧就是深谙此理 , 所以虽然他除了一瓶一钵之外 , 身无长物 。但是在考虑清楚之后 , 立马行动,其他的问题 , 等遇到了再即时解决 。所以他才能凭一双肉足,直至南海 , 并且顺利返回 。


贫僧的行为 , 不但是立下了志向,更有行动力 。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这里面其实也包含着很深的智慧 。


什么智慧?
大道至简!




蜀鄙二僧的文言文 蜀鄙二僧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章插图


大道至简 。把繁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很多时候,人往往把一件事情考虑的过于复杂,从而把自己搞的迷失了方向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很复杂 。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很简单 。